阿織抬眼看他“怎么,在閣下眼里,靈器也要分三六九等嗎”
“那倒沒有。”絳衫人道,“只是你我此行既然同路,彼此間交個底是應當的。就說當夜在客說四方,我們幾人也是相互試探過招數的。在下不才,修的也是劍道,不如就由在下來試足下三招,只要足下能扛過去,那我們就認你這個同伴“
“伴”之一字說完,他身后的靈劍已然錚鳴出鞘。
與之同時,四周落下結界,另外三人早有準備,先一步撤去了界外,阿織的反應更快,結界落下的一刻,玉尺已經浮在她的身前。
絳衫人看了玉尺一眼,譏誚道“足下執意用尺,那可要擋好了。”
話音落,劍身如游蛇,在空中一個盤身,鋒芒如同獠牙襲來。
不怪他要用一個“擋”字。
尺雖與劍相似,但作為利器,無論是鋒銳程度還是威力,它都落了下成。之所以要尺代劍,是因為尺驅使起來,與劍的感覺最為相近,許多劍訣與劍招同樣可以運用在尺上,雖然威能大減。
若說尺有什么比劍好的地方,它扁身、拙鈍,鋒銳不足但防護有余,結合姜家的云燈,雖然不足以與劍較量,擋是擋得下一兩式的。
阿織卻不曾收尺回防。
在“蛇牙”襲來之時,她喚訣拋出玉尺,尺身在空中一個倒轉,徑自插入“蛇喉”,干脆利落地破了招。
絳衫人見她一眼勘破自己的劍路,并不著急,這第一式本就是試探,“靈蛇”在空中一瞬散化,三尺寒芒急轉,劍芒化為蛟龍,怒嘯之聲震懾八方。阿織見狀,仍祭玉尺于半空,雙手兩指并合,從靈臺引出洶涌的靈氣,靈氣裹卷在尺身上,玉尺清嘯一聲,仿佛長出長長的凰尾,很快與蛟龍纏繞在一起,一時間難舍難分。
絳衫人暗自吃驚,要知道他是淬魂大圓滿的境界,眼前女子修為分明在他之下,竟能與他打個平手,難不成她能提前勘破自己的劍招
如果說絳衫人此前還有所保留,一連被破了兩招,顏面上難免過不去。
他一心想要找回場子,心下一橫,忽然閉上眼,端起一手浮于胸前,四指兩兩相并,另一手虛空畫圓,口中念道“靈芒如海,隨我心念,分流化形”
阿織吃了一驚,心中暗暗道出兩個字“分芒”
劍修以劍訣入道,以劍訓修劍心。
世間劍訣大同小異,教的都是御劍之術,而劍訓之所以特別,因為它不是什么靈訣功法,而是前輩劍修所悟出的劍之大道,這就是徽山姜簧僅聆聽了劍尊三個月劍訓,就能在劍道上突飛猛進的原因。
阿織畢生只聽過兩個人的劍訓,一個是她的師父問山,一個是師兄葉夙。
至于那些五花八門的劍招法冊,阿織一個不曾學過,青荇山萬劍齊鳴的第一日,她帶著“祺”站在山巔,聽問山說“世間劍法大成,任其變幻無窮,說到底只有四式。”
“今日,為師便教給你第一式,分芒。”
古有劍修馭劍,劍入清空散化為無數虛影,有些人會把這些劍影稱作劍的分芒,這其實是錯的。影光不能叫做芒,真正的劍芒,它就是靈劍的一部分,無論分出多少,它都是有實體的,可以被捕捉的。
問山道“何為靈劍劍身能夠承載修道人的靈氣,劍鋒可以賦予這些靈氣以鋒銳的,這才叫靈劍。分出去的劍芒是影嗎不是,它是與劍本體幾乎一致的,靈氣形成芒刃。
“記住,劍為基,靈為本,鋒為魂,這就是分芒式的要訣。“
問山說完,青袍陡然一震,召來佩劍。阿織雖然看不清,如霧一般的視野里,鋒利的劍光竟能入侵,分作無數銳芒,摧日折月一般朝四周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