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著攝政王印章的告示張貼出去,立即引來多方矚目,賞金五十,能者得之。黃金,那是黃金
此舉獻策得金,不止是針對讀書人,誰能說出一套可行方案,并且經得起推敲的,就能拿下這五十兩黃金。
消息一出,好些人躍躍欲試。
但是要保證基本的可行性,才能得到賞金,若敢去胡謅蒙騙,那代價他們付不起。
設立了條件,攔住一部分見錢眼開往上湊的人。
不過,被告示吸引來的人依然不少,尤其是留在京城的那批舉人。平日里熱衷于以文會友,豈能錯過這個絕佳的機會。
要是能給攝政王出謀獻策,混個臉熟便是極好,更別說還有五十金的獎勵。小富之家都不見得能拿出這么多黃金。
或許不缺銅板碎銀,然而黃金的流通并不多,大部分攥在世家手中。
薄時衍安排了人負責此事,他只看最終的結果。
湯幼寧在白霽堂住著,全然沒留意王爺在忙什么,反而是突然收到朱伏梅的來信,她才知道外界的熱鬧。
朱伏梅還沒死心,想找個俊雅書生嫁了。
她聽說此事,央著湯幼寧幫忙留心一下,攝政王最終選定的有沒有年輕舉子。即便是排名到兩三百開外,若其它條件合適,她也不是不能將就。起碼得有才干吧
湯幼寧明白了,喊來湘巧,請她幫忙跟苒松探聽一二。苒松日日跟隨王爺,必然知道很多事。
雪塢園那邊的修繕差不多完工了,再過幾日湯幼寧就能搬回去,她尋思薄時行還在氣頭上,只怕是不理會她的詢問。
一些事情,估計跟苒松打聽更快一些。
湘巧聽了,笑道“娘子莫不是也跟王爺惱氣,自己不肯過去問”湯幼寧一搖頭“他很忙呢,心系北地百姓的艱苦,我們不能打擾他。”
湘巧是就近伺候的,當然知道二位主子最近有點別扭,這會兒見湯幼寧似乎全然沒有縈繞于心,不由贊嘆。
尋常人的情緒難免被對方牽動,她竟然不會。這也是好事。
不過某種程度而言,王爺往后恐怕有得磨。
在黃金的促使下,告示張貼出去成效顯著。
沒多久就收錄了好幾個可行方案,呈現到薄時衍的書案前。
薄時衍閱覽,吩咐茂嵐安排下去,接見這幾位。湯幼寧記掛著朱伏梅的囑托,暗中留意。
獻上計策的人當中,果然是學子居多,其中也包括有勞作的農夫,以及一位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商人。
不拘是什么身份,能出經受嚴寒的作物即可,北地貧瘠,許多植物難以生長,還要多加篩選,才能定下最合適的。
湯幼寧只問其中尚未成家的年輕人,苒松見她好奇,直接把手里的名冊遞給她。他道"這是收錄時登記的,姓名年齡戶籍都有,卻是沒問婚配與否呢。"名冊方便王爺了解他們來自于何處,誰還關心這些人成家沒。
湯幼寧看了看,這里面三個年輕人,一個二十二,想來已有家室。一個十八,年紀最小的十七,或許還有那么點機會。
湘巧也看著,在一旁低聲提醒"十七這位小郎君,正好是舉人功名。"符合朱娘子的擇偶標準。
湯幼寧也覺得是,便讓留意一下,若已經定親了,那就作罷。
苒松聽得一頭霧水,“湯姨娘,你這是想做什么”
事關女子清譽,當然不能直說,湘巧道“不該你知道的,別問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