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婆子瞅著無憂無慮的小娘子,只希望王爺能把一切迎刃而解,兩人順順利利,和和美美過一生。
不到中午,陶遲就把朱伏梅送回來了。
朱伏梅向來是個不拘小節的開懷之人,這會兒卻雙目紅腫,顯然是哭過。樂蘿見狀大驚,當場就要命人逮住陶遲好好審問,再打他一頓找回場子“你敢欺負我們梅梅”
“別”還是朱伏梅開口叫住了樂蘿,抽著鼻子道“我無事,他并未有不軌之舉。”這一點,身旁跟隨的下人皆可佐證。
他們原本昨天下午就該回來了,稍微去一下說說話,用不了多長時間。但面對陶遲的拒絕,朱伏梅直接就落了淚。
擺在二人之間的問題顯而易見,門第與家底,還有親人的不認同。
誰能跟那回本子里的角兒一樣,無人祝福的婚姻依然義無反顧,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朱伏梅都不必開口,就料到家里人不會同意,差異顯而易見的橫亙在中間,無法忽視,所以她傷心。
同時還有一種自己沒看錯人的欣喜。
尋常人或許得到一門好親事,迫不及待就趕上去了。可是陶遲拒絕了。
陶遲說他不僅很窮,以后也依然困頓,因為他但凡為官做宰,所得俸祿是要回報村里的。替村子的構建私塾學堂、幫忙贍養孤寡老人、擴大農田什么都好他的出身與經歷,注定難以一心為著自己的小家而奮斗。
"鄉親們恩重如山,撫養我成人,無法不報。"陶遲朝著她彎腰一拱手,不抬眸看她一眼,"請朱娘子另擇良婿。”
跟著他的女子,必定要吃苦的。
誰知這么一下,朱伏梅哭得更慘了,哇哇大哭這就是她心目中翩翩君子的模樣啊
為什么讓她找到了,又擺出各種難題,無法跨越呢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他溜走
朱伏梅太傷心了,思及家里給安排的相看對象,更是悲從中來,誰都哄不好。別說是她身旁伺候的小丫鬟了,就是陶遲親自開口,也止不住她的淚水。
后來,哭得抽抽噎噎鼻尖通紅,朱伏梅后知后覺的嫌丟人,不肯回農莊去。畢竟是到別人的地方做客,這幅模樣去了難免要被關心問候。她可怎么說也太失禮了。兩人便在折石的驛站里落腳一宿。
直到隔日上午,稍作收拾后才返回,會合了一道入京。
隊伍啟程時,車馬還不少,搬家行囊加上兩位嬌客,都六輛馬車了。
有這倆小娘子在,其中一個還滿腹心事,薄時行只能眼看著湯幼寧與她們窩一車去了。留下他與陶遲大眼瞪小眼。
索性就在車上對弈,順道聊聊北地那邊的事情。
陶遲得了攝政王的青睞,同窗乃至師長,無不替他感到高興與羨慕,或許還有幾分酸溜溜。這么個窮小子,秋闈名次也不打眼啊,怎就撞了狗i屎運搭上攝政王這條大船,那還不青云直上
陶遲同樣欣喜而激動,卻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前程,而是對薄時行此人更加全面的認知。
經過幾次短暫的拜見與問答,通過言語神態包括決策,就能基本判斷出彼此是什么樣的人。薄時行想找廢話少能做事的,陶遲身為底層,惦念故鄉那苦寒之地,不也是如此。
上位者心懷天下,有心有魄力去做出謀劃、改變大堰現狀,他們底下這群追隨者才能肝腦涂地,有余地發出螢火之光。
讀書人沒有不知道先帝的無能,哪怕陶遲年歲小,當初他不曾參與過什么,可該知曉的全都了解過。
無能懶政,揮金如土,不顧百姓們的死活,幾十年間一步步耗空國庫,周圍群浪環伺
這樣的帝王,即便臣子們有十二分的勁兒,也使不出一半來。注定是一群群人前仆后繼,掙扎后被驅逐,或是心灰意冷自行離開。
陶遲不對先帝批判什么,也不清楚如今的幼帝圣意如何,他只看攝政王。因為這天下事,盡在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