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局勢驟然緊張了起來。
殷蘊河率領大軍從蜀中趕來,無詔歸京為了什么,所有人心知肚明。
百姓們聞風而動,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規避一段時間,以防發生流血事件成為犧牲者。
熱鬧的大街小巷,雖不至于空蕩起來,但大部分人被家中鄰里告誡少亂跑,免得沖撞。
御史臺的幾位大人以及一些書生學子,沒少討伐攝政王的行為。
他太過強勢,襯得幼帝軟弱可欺
薄時衍卻是臉皮厚心又寬,隨便他們蹦跶,也沒貿然的手起刀落。
但是他行動了。
趕在殷家軍抵達京城之前,毫無預兆地對鹿臺大營出手,此舉震驚滿朝文武。
這幾天,齊凱桓聯絡了蜀中那邊,在京城也沒少動作,悄悄與保皇黨幾位大臣接觸。
平日里萬事不問的閑王突然要為齊家江山出力了,對比起來,另一位鵪鶉似的躲藏起來的郡王,顯得沒有膽識。
不過,都是沉浸朝野之人,心眼不比篩子少。
得知齊凱桓能夠調動鹿臺大營,保皇黨不得不重新掂量起來。
這明裕郡王當真一心為了小皇帝么
而在這時,雙方尚且處于試探階段,殷家軍也還未到來,薄時衍突然對鹿臺營發難。
一兩萬人馬,一夜之間被盡數控制,齊凱桓沒料到,震威將軍閻睿伯竟然是攝政王的人
這樣快準狠的手段,立即把一場碰撞消弭于無形,解除了京城動亂的隱患。
齊凱桓徹底喪失了籌碼,挖掉這塊兵力,皇城內外基本已經落入攝政王獨掌。
蜀中的大軍到來,再聯合其他地方兵力,倒是可以圍剿討伐此人。
但是薄時衍手中有章宸帝的禪讓詔書,且小皇帝左右為難,并不愿意作為領袖去爭。
他從出生開始,就是不受待見的皇子,哪怕先帝子息不豐,也未曾對他展露過丁點喜愛抑或看重。
章宸帝自認是個沒有野心的人,甚至,他的心很小,容納不下這廣闊的天下。
被一路扶上帝位,別無選擇,這一切成為他的責任,他不能甩手不干,否則就辜負了很多很多人。
那么多人在為大堰的安危努力,在為百姓的安定付出,大堰需要一個皇帝,似乎也沒人介意皇帝的能力如何。
如果沒人接手,章宸帝大抵是會一輩子伏在案上,扮演好這個皇帝。
違心而又苦悶的過完一生
現在有了其他路子擺在跟前,他毫不猶豫的就伸手接住了。
如此這般,文武百官也是沒轍,自古沒有強按牛吃草的道理。
就連殷蘊河的大軍抵達京師,都直接對薄時衍俯首稱臣了。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他被薄時衍的手腕折服,也不想用手底下的兵去流無謂的血。
為將做宰者,成全自己的忠義之名容易,反正都是拿著底下人的性命去拼殺。
殷家軍卻不如此。
薄時衍順利登基了。
陸謙顏接到消息之后,頗為唏噓。
前世周旋許久,采用了最溫和的方式,理順朝廷上下,推行政令。
而后攝政王漸漸淡出,把越來越多的時間用來陪著妻兒,周游天下好不快活。
這其中,定然有圓圓的干系在。
今生薄時衍沒能遇到她,大抵是一心撲在朝政上,快刀斬亂麻,不僅把卓家給推平了,就連明裕郡王也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