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最后一天大巴車開出養老院大門的時候,還有些孩子不舍的使勁兒回頭往后望。
在回學校的過程中,帶隊老師周栩想了想,拍拍手,開始吸引車上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讓他們自己說起了他們這次養老院之行的感想。
坐在大巴車最前排的一個孩子首先舉手,顯然感觸很深。
他用有些低落的語氣說道:“我昨天在走廊里玩的時候,聽到有工作人員給孟爺爺的孩子打電話了,他都一年沒有來看過孟爺爺了。工作人員說,孟爺爺就他一個孩子。”
男孩口中的孟爺爺,正是這三天里和他最熟悉的一位老人。
說完,男孩搖著頭道:“我不太懂,孟爺爺的孩子工作到底有多忙啊為什么一年都沒能來看孟爺爺呢”
三天的時間,對于自由活動的孩子們來說,已經足夠他們和一位或者多位老人建立很親近的關系了。
說到最后,男孩嘆了聲氣,仿佛想到了自己的以后:“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也這樣的話,我肯定會打他的。”
男孩的首先發言仿佛是給其他孩子們起了個話頭,讓在這三天里有同感的孩子紛紛發言的發言,點頭的點頭。
不過在座的孩子們也不都是一樣的想法,因為他們接觸的老人不同。
也有一個小姑娘說起自己這三天來的所見所聞:“我幫米奶奶去空地上澆她種的花,我問米奶奶,她為什么來養老院啊,是叔叔太忙了嗎米奶奶說叔叔是很忙的,而她因為生病的緣故,腿腳走路都不太好走了。”
“但是叔叔沒有想要讓米奶奶來養老院,他每天下班后,會和阿姨還有小哥哥一起推著米奶奶出門玩。是米奶奶說叔叔和阿姨這樣會很辛苦,然后自己住到了養老院里來。
不過叔叔和阿姨并沒有因為米奶奶不在家就忘記他了,還是會經常來看米奶奶的。”
這話也引起了一部分孩子的點頭。
還有一部分孩子熟悉的老人的情況更罕見些,因為他她們從年輕時就獨身一人,后來上了年紀后,就干脆組織了一個團隊,一起到養老院住了。
組織團隊的原因,是因為人比較多的話,看起來會比較不容易欺負。
這算得上是現在這個年代里很少見的一群人。
因為不算很了解,對于這些爺爺奶奶們,車上的孩子們都沒有做太多的評價。
這個年紀的許多孩子們,其實已經有相當強的自我意識了,許多孩子已經清晰的明白,很多關于自己的選擇,只要他們自己覺得好,就好了。
不說目前較為罕見的那一群爺爺奶奶們,只說最前面兩種老人的情況,有總結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摸摸下巴,總結道:“其實養老院就在那里,它就是個地方,不像人,有好人有壞人的。只是送爺爺奶奶們去養老院的叔叔阿姨們不一樣,結果就很不一樣了。”
“除非是在叔叔阿姨們小的時候,有爺爺奶奶對他們很壞很壞。不然的話,叔叔阿姨們也都不是自己從石頭里跳出來,喝露水就長大了。”
這時有孩子忽然大聲道:“我回去就要給我爸爸媽媽拿拖鞋”他才不當那個一年都不看爸爸一次的叔叔呢
“那,那我幫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洗腳”
“我幫媽媽疊衣服”
一車孩子踴躍發言,全程除了最開始讓孩子們相互討論,其他時候根本就沒有再說一句話的周栩和其他老師們,眼神中逐漸帶上了欣慰。
孩子們的思考都還有些懵懂,也沒有那種被演講式講話后帶動起來的淚流滿面的激動情緒,但就是這樣自發的,潤物細無聲的思考,讓周栩覺得,這次的改變,應該是做對了。
這時老師們發現,車里還有一些孩子從頭到尾都沒怎么開口。
仔細一看,這些孩子們不是最開始就和養老院的老人們相處的挺好的那群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