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小學的咨詢部所在的教學樓,距離學校大門比較近,確實也就是來回十幾分鐘的事兒。
男人去到的時候,隔著窗戶就看到一群孩子正安靜的坐在室內,各自專心的坐著自己的事情。
最前面的那個孩子正低頭畫著畫。
不夸張的說,是他見過長得最好的孩子。
確實像師姐說的那樣,是讓人一眼就能注意到的一個小朋友。
到底是專業人士,慢慢看著看著,哪怕沒有和里面的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他也稍微看出了些門道。
第二天,男人照常送完孩子后去自己合伙經營的,位于長陽街的咨詢室上班。
面對同樣已經到了咨詢室的師姐,他回復道“昨天下午我去到的時候,一屋子孩子已經都坐在那里學習了。我沒好意思進去打擾。不過師姐你放心,我已經有點靈感了。”
女人有些狐疑。
什么叫有點靈感了
自己學的東西他們自己知道,因為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再加上他們也算是c國私人咨詢室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咨詢方式根本沒有太多的先例可以借鑒,只能是一邊繼續看專業書不斷的學習,一邊自己摸索。
然后形成自己的體系。
當然,這樣的摸索也是建立在不會讓客人的情況加重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的,如果參與這樣的新咨詢方式實驗,會視情況給客人打折。
關于這點,他們也從來沒有隱瞞過客人。新興行業的事實就是如此。
人家能摸著前人過河,他們只能摸著自己過河。
自己這個師弟也是,執拗性子一個。只要是他覺得可以一試的方法,他就一定會試著踐行。他沒有把自己單純的看做一個咨詢師,更像是一個行道者。為后人一點點的趟試著一條又一條的路。
上次也是,忽然靈光一閃,想出了一個什么自然療法。然后也沒牽連其他客人,而是自己一腦袋扎到了一處大森林里。說是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一段時間。
等到他們再看到他的時候,不是在咨詢室里,而是在醫院。
對方因為在和自然和諧相處時沒有正確的辨認出菌菇種類,不幸中毒。他們在他病床前看他的時候,他還非說孫師姐頭上頂著一頂蘑菇傘。
現在這是又摸出什么來了
說話間,咨詢室的第一位客人走了進來。
男人一臉自信的走上前,準備驗證一下他昨天悟出來的一些小靈感。
兩個小時后,那位前來咨詢的客人從咨詢室里走了出來,面上沒有表現出什么。
只是等中午大家一起吃飯時,前臺的電話忽然響了。
有合伙人接起。
是上午那位客人的投訴。
投訴理由是,好好一個咨詢師,他不好好給我咨詢,他非要帶我一起畫畫畫畫就算了,新的咨詢方式嘛,咱也是老顧客了,能理解。
可
“畫畫就算了,他畫得還那么丑越看我壓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