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楸想了想,梳理了一下自己腦海中的想法,然后總結成語言“嗯首先,我們先去白爺爺那里看一看,了解一下具體發生了什么事情。”
“然后,不能讓萬家調節的記者們,只寫一個人的話。”
話落,齊佳眨眼“楸楸,你怎么知道那是萬家調節節目組”
被大家包圍的小家伙伸手,做話筒狀。顯然,是記者們的話筒上面貼的有。
接下來的時間里,就如唐楸說的那樣,大家先去了休息區。
藏在白老爺子的窗戶下面,悄悄聽了一會兒屋內的爭執聲,然后又找了幾位爺爺奶奶問過后,大家對于整件事,也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
簡而言之,就是老爺子對于兒女心灰意冷,想要捐獻財產。可幾個兒女見財起意,圖窮匕見了。
心里有了大致章程的一群孩子,頭碰頭在那里商量了好一會兒。
然后才成群的各自散去。
另一邊,萬家調節節目組的采訪,也稍微告一段落,工作人員們紛紛走出室外,準備先吃一點東西,順便讓屋內的被采訪者們也冷靜一會兒,再開始采訪。
出來散步的兩位記者,一邊啃著隨身攜帶的面包,一邊沿綠化帶散步。
他們其實也沒有如中年男人所想,輕易就相信了他的一面之詞。
類似事件調解的多了,他們早就見多了雙方各執一詞,并且敘述的事情經過完全相反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周圍人的評價,來輔助還原一下事情的真正面貌了。
正在這時,幾個蹲在那里,正在給綠化帶里的樹木澆水的孩子,吸引了兩位記者的目光。
不僅是孩子,順帶還有幾位老人,也跟著孩子們一起,正拿著水壺給小叔澆水。
這些孩子怎么在養老院
是這些老人家的孩子,來看望爺爺奶奶了
正好這會兒白老爺子和他的三個兒女也都不在,他們還拿了一臺小型錄像機出來,也是存了半路上找其他老人采訪的心思。
見此時綠化帶有人,兩位記者干脆招呼著其他工作人員們,從一條石子路走進了綠化帶。
拿著水壺的周廩眼中精光一閃,守株待兔,兔子終于來了。
“您好,我們是萬家調節節目組,請問可以采訪您一下嗎”
“放心,您如果不想上鏡的話,節目播出后,我們會給您打上遮擋。”
看著面前的話筒,兩只手因為培土弄得有些臟的老太太笑呵呵的點點頭。
最先開口的那位記者顯然深諳采訪技巧,也沒有一上來就問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而是先試著跟老人們拉起了家常。
“阿姨,叔叔,這些都是你們家孩子吧這剛到雙休日,他們就過來啦”
老太太繼續笑呵呵的,聽別人說起楸楸還有這些娃娃,都是自己家孩子,心里就高興。
不過最后還是搖搖頭“我倒是想呢。”
記者一聽,心說,這還不是老太太家的孩子
接下來再聊,眾人才知道,眼前這些孩子和養老院的老人們都沒有什么親戚關系,只是最開始其中一個孩子喜歡往這邊跑,久而久之,這群孩子也就和養老院的老人們熟絡了起來。
老太太說起這些孩子們時,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節目組的人聽完也是在心里感慨。他們做家訪類節目做了許多期,看了多許多血緣親人,也能為一點小小的利益反目。
遇到這種明明非親非故,還能建立深厚感情的情況,反而更容易動容。
連帶著看面前這些還在各自玩鬧的孩子,眼神中都多了一絲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柔和。
順帶也有了新的想法。
正說著,遠處又走來一個孩子,手里正端著一個水盆。
一位老爺子見狀立刻停下和記者說話,三兩步走上前,從那孩子手里接過了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