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偶爾和他說了什么話,他有時候還會想要無目的性的反駁一下。
不為什么,就是忽然想要反駁一下。
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自己的年齡,已經快十五周歲了的小少年自己推測,他可能是進入了青春叛逆期。
比以前又長大了許多,知識積累也更深厚了許多的唐楸自覺,自己早就不是以前那個想要了解青春期,卻被青春疼痛文學嚇到了的小朋友了。
作為處理過無數起學生事件的學生會會長,他已經對青春期,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理解。
青春期,籠統概括的話,大概指的就是初中到高中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們。
同時,青春期也是青少年心理變化與波動最為明顯的一個階段。
這個時候的他們,開始脫離大人,試著自己獨立的思考許多事情。開始逐漸嘗試構建屬于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的困惑與不解。同時,由于激素的影響,情緒也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
而這樣的變化相互碰撞在一起,就會讓一些家長和老師們產生,這個時期的孩子想法多、難以約束、叛逆的印象。
對著解釋青春期的書籍研究了一陣兒,小少年再次點頭,覺得自己的診斷沒錯了。
他應該是進入叛逆期了。
因為了解,孩子自己聽著蟬鳴坐在石榴樹下,開始坦然接受這件事情。
煩躁的情緒也因為這樣的坦然接受,稍微緩解了許多。
只是坦然接受歸接受,太叛逆的話,也還是要稍微克制一點的。
這是他自己慢慢長到這么大,逐漸積累起來的心得體會之一。
人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的。
因為言語如刀。
就像木板釘釘子理論,太傷人的話說出去了,其實是收不回來的。
哪怕事后再后悔,再覺得當時說的話,只是情緒上頭,并不是真的這樣想的,也收不回來。
尤其是對很親近的人,哪怕之后大家又和好了,雙方的關系看起來一點裂隙都沒有的樣子。
實際上,也許在某天一個很平常的夜晚,大家在一次歡聚后各回各家,等到房間門被關上時,里面的人,就會忽然想起來對方曾經對自己的惡語。
也可能是在一次聚會后,聽到對方講的很好笑的笑話,笑著笑著,看著對方的臉,忽然又想起對方曾經的話。
大家都是假裝能收回來的。
唐楸自己在心里為自己設置好叛逆的底線,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剛好這時,就見下了班的秦澤從門外走進來,手里還提著一個西瓜,與一袋水蜜桃。
他熱情招呼著坐在那里的楸楸“楸楸,看哥哥給你帶的水果,我嘗了,都特別甜。”
你去屋子里把水果刀拿出來,咱們把這個西瓜先切了。”
話音落下,坐在那里的小少年聞言,心中再次涌起了一股叛逆的情緒。
叛逆的情緒在短短幾秒內愈演愈烈,最后不可遏止。
只見他抿了抿嘴,開口問“為什么一定要先吃西瓜我就要先吃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