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譚蘇皺了皺眉,“彭依蘭很多年前就離婚了,她前夫不去參加前丈母娘的葬禮,很正常啊,去參加才奇怪吧”
林朗搖頭“不,你們不知道我大姨和耿赫的關系,別的夫妻可能離婚了就是一拍兩散,耿赫不是。這些年,他和我表姐的確沒有來往,但他和我大姨、大姨父,一直走得很近。”
接下來,林朗就對譚蘇和攸晴講述起鄒婉家的事,那是只有最親近的家人才會知道的事,鄒敏和林海東聊天時偶爾會提起,林唯一不知不覺聽進耳朵里,同時聽到的,還有林朗。
耿赫曾經是鄒婉的下屬,也是一名財務,他出身小康家庭,外形偏文弱,性格溫和有禮,在公司里不太有存在感,卻因為做事細致、為人謙遜而被鄒婉看中,將他介紹給女兒彭依蘭。
彭依蘭性格強勢,是個十足的工作狂,鄒婉覺得,與其讓女兒找一個同樣優秀、醉心于事業的男人,不如給她挑一個愿意更多地照顧家庭、給她做后方支持的伴侶。
更直白的說法就是,鄒婉認為,在彭依蘭的婚姻中,女強男弱,會更有利于家庭的穩固與和諧。
彭依蘭從不幻想風花雪月,看耿赫長得還算順眼,就同意與他交往。她年輕時長得漂亮,御姐范兒十足,家里又有錢,很輕易地就讓耿赫對她死心塌地。
兩人交往不到半年就結了婚,一年后,彭依蘭生下女兒曉曉,覺得自己結婚生娃的任務已經完成,再也沒有后顧之憂,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耿赫順理成章地辭了職,成了一名全職奶爸,曉曉上幼兒園前,全是他在帶。鄒婉知道女兒不顧家,自然會對女婿感到愧疚,平時就對耿赫特別好,時不時地給他買名牌衣服、名表、名鞋,還給他換過一臺上百萬的豪車,退休后也會幫忙一起帶曉曉。
丈母娘和女婿之間越處越親近,耿赫要是在彭依蘭那兒受了委屈,還會找丈母娘哭訴,鄒婉每次都更偏向于女婿。
這樣一對女主外、男主內的夫妻,其實也不少見,林朗一直覺得彭依蘭的選擇很正確,家庭關系也算穩定。
沒想到的是,五年前,彭依蘭即將調往海城工作,耿赫居然向她提出離婚,理由是他不想去海城生活,不想再過這種家庭煮夫的日子,想要重新工作。
彭依蘭無所謂,離婚就離婚,她要到了曉曉的撫養權,耿赫沒意見,說彭依蘭去了海城,他依舊會照顧女兒。
那場離婚風平浪靜,一點水花都沒掀起,平和到林朗都覺得詭異了,因為連鄒婉都沒勸和,好像完全不在意女兒女婿離婚會對曉曉造成影響。跟吃了頓飯、看了場電影似的,彭依蘭和耿赫就把婚給離完了。
之后,彭依蘭獨自去往海城,在分公司大展拳腳,耿赫則留在彥城,入職了一家小公司,依舊做財務。
曉曉平時由鄒婉夫妻撫養,耿赫周末會去把女兒接出來玩,有時還會把前丈人和丈母娘帶上,四個人一起去外頭吃飯,甚至長途旅行。
這些事,林朗都是從鄒敏那兒聽來的,所以他知道得很清楚,耿赫和鄒婉從未疏遠,甚至都沒改口,見面時依舊會叫一聲“媽”。
現在鄒婉去世了,耿赫居然沒來參加葬禮,是為了避嫌嗎
可林朗分明記得,兩年前鄒婉過六十大壽時,耿赫都來了呀雖然他沒留下吃飯,卻給鄒婉送了禮,兩人還親密地拍照合影,是林朗親眼看見的。
攸晴聽完林朗的講述,拿起另一張表格細看,說“隨禮名單里也沒有耿赫,花圈也沒送。”
“隨禮沒有可以理解,也許是通過別的途徑給了,花圈沒送就過分了”譚蘇說,“鄒婉十年前的老下屬,人沒來,都送了花圈呢。”
“所以我覺得不正常。”林朗說,“耿赫沒再婚,現在還是單身,我相信他不來參加葬禮,應該提前和我表姐解釋過,畢竟他們離婚了,他不來也不會有人多嘴。但就我了解的、耿赫和我大姨的關系,還有耿赫的為人,我覺得他哪怕人在國外,都會趕回來,因為我大姨對他真比對親兒子都要好。”
三人一齊沉默,譚蘇想了許久,收起那些文件,說“給我一點時間,我去查查這個人。”
林朗說“往前多查幾年,六年多前,耿赫和我表姐還沒離婚,我現在覺得,他們的離婚都不太正常,我大姨似乎是默許的態度,一點都沒挽留。”
譚蘇應下“知道了,你們等我消息。”
找到了一個方向,三人簡單用過午餐,結束“會議”,譚蘇開車離開,攸晴則坐上林朗的車,回到彥城大學。
下車后,她和林朗并肩走去教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