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安石這段日子忙于國事,卻也沒少聽聞后宮見聞。
心腹太監卓林頗諳他心思,知道撿些趣事說予他聽。朝中大臣和后宮妃子們也知道皇上這習慣,因而沒少籠絡卓林,讓其幫忙傳話。
對此,芒安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水至清則無魚,況且他也能以此反過來,打探一些人的想法。
這些日子,卓林和他說了不少后宮事,最多的便是皇后請了戲班,唱了不少新戲,讓后宮嬪妃們欲罷不能,日日都盼著戲班能進宮。
其次則是后宮妃子們的“善舉”,什么高貴妃每日在佛堂誦經,為皇帝和百姓祈禱;什么劉昭媛斷食三日,祈求東南戰事早日平息;什么柴貴人繡了十米長的百花祈福圖,愿皇帝壽比天長
芒安石自然清楚,這些善舉能傳入他耳中,卓林估計沒少收后宮嬪妃們的好處。
也有例外,比如卓林最近同他說,皇后時常刁難常青宮的一個老嬤嬤,許多嬪妃于心不忍。
在卓林第三次說起這事時,芒安石放下手中審閱的奏折,瞇起眼“你這消息,從哪聽聞的”
“奴才也是聽下人們口口相傳的。”
“下人們傳的事,小卓子特地三番五次在朕面前提起”
卓林能混到太監總管的位置,自然也是人精,一聽皇帝的語氣,急忙跪下“皇上饒命啊,奴才不該嚼舌根,奴才該死。”
芒安石讓房間里其他人都退下“說吧,是誰讓你傳的。”
“是小的道聽途說奴才嘴賤,皇上恕罪。”卓林一下下扇著自己臉頰。
“夠了。”芒安石特煩這類戲碼,“這里沒有其他人,不用擔心話回到傳話人耳中。說吧,是哪位主子啊。”
卓林使勁磕著地板,也知皇帝性子,急忙道“是是謝淑妃。”
芒安石沒有慍怒,點點頭,不出所料。
謝淑妃是謝侍郎的女兒,是個精于算計的性子,能讓卓林傳話,倒也符合謝淑妃的行為。
不過謝淑妃再有膽子,也不敢無中生有,因而刁難老嬤嬤的事情大概率不假。
而這段日子夜夜相處,芒安石自然清楚水長樂的為人,沒理由和一個老人家過不去。
他倒是生了幾分好奇。
“聽說,常青宮有個老嬤嬤,惹得長樂生氣了”
水長樂接過綠粵遞來的燕窩,遞了一碗給芒安石,想了一會,終于知道皇帝說的是誰。
“皇上說的是陳嬤嬤她沒惹我生氣。”
“我聽底下太監說,皇后讓陳嬤嬤每天來坤寧宮的院子里撿落葉”
水長樂含著燕窩,點頭,毫不心虛。
芒安石瞇起眼,作為皇后,懲罰個后宮奴才也是正常。但這陳嬤嬤不是普通老宮女,而是已故太后的貼身侍女,一生勤勤懇懇,為人和善。
水長樂看著芒安石的表情,知道他誤解了,放下燕窩,解釋道“我并非為難陳嬤嬤。”
水長樂說起那日撞見陳嬤嬤的經過。
那日水長樂閑得慌,便想在后宮內四處走走,未料撞見了老宮女企圖投井自殺的戲碼。
打聽后才知,老宮女是已故太后身旁的侍女,是太后的陪嫁丫鬟,對太后情真意切。
太后仙逝后,皇帝特別開恩,太后宮中的宮女可自行選擇出宮或留宮。留宮的丫鬟,年輕的可以去其他宮工作,年邁的可在常青宮養老。
陳嬤嬤無親無故,自然是在常青宮養老。
或許是因太后故去過度悲痛,陳嬤嬤的行為舉止都極為怪異。時而如同行尸走肉般,兩天兩夜不進食;時而瘋瘋癲癲,歇斯底里怪叫,披頭散發在宮中亂跑。
宮中不少太監宮女都承過陳嬤嬤幫助,皆有盡份心力報恩,卻也無法承受其長年累月的癲狂行為。久而久之,陳嬤嬤便成了常青宮內人人避而遠之的“瘋女人”。
水長樂遇見陳嬤嬤時,其瘋癥已經平緩,卻患上了抑郁癥,經常無故落淚,找機會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