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早餐店。
潘瓊食量驚人,一份“全家福”下肚后,又要了兩籠小籠包。
沒搭理胃口金貴的芒安石,潘瓊給水長樂倒了一碟甜辣醬加醋,還混了點桌上罐子里店主自制的蘑菇醬“試試看,我的獨家吃法,堪稱人間一絕。”
水長樂
有求于人,水長樂只得舍命陪君子,用筷子叉了個小籠包,一口下肚。
沒有想象的黑暗,鮮肉的彈牙配上奇怪醬料的豐富層次,倒別有一番滋味。
“爽快人,我喜歡。”潘瓊笑道,挑釁地看了眼臉色暗下來的芒安石,心道“嘖嘖”。
吃個獨家小籠包而已,護得真緊。
水長樂放下筷子,繼續整理思路。“既然你堅信傻子,哦不,高德不是兇手,有其他懷疑對象嗎”
潘瓊咀嚼速度放慢“年紀輕輕,倒是很會抓重點。老實說,最讓我納悶的,便是找不到行兇,尤其是惡性行兇的作案動機。”
潘瓊說著,將自己記錄口供和思路的本子遞給水長樂。
犯罪動機,是犯罪構成的重要因素,若現場難以查詢到指向性證據,警方通常會從犯罪動機切入,抽絲剝繭。
這件案子最讓潘瓊疑惑的,便是受害者身上追尋不到作案動機。
潘瓊詢問了和受害者有接觸的師生,對其評價上佳。長得漂亮,成績又好,勤奮刻苦,心地善良,樂于助人。
潘瓊起初以為是場面話,死者為尊,于是用匿名問卷的形式又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仍然一樣。
而詢問是否有人與死者發生摩擦,或有利益沖突,答案皆是沒有。
先吊死再焚燒的手法,說明兇手對死者恨意深重,絕不是失手殺人或激情殺人。
找不到犯罪動機和可疑對象,便只有一種可能,無固定目標殺人。兇手純粹為了滿足自己某種癖好,或對某一社會群體恨意深重,犯罪對象為某類人,而非單獨個人。
但這種犯罪方式,往往有連環殺人的犯罪特征,兇手不會滿足于只殺一人。可當時潘瓊查閱了之前十年的卷宗,并沒有類似案件。
水長樂聽完潘瓊的講述,提出可能“那會不會是家庭或者社會層面的動機”
潘瓊搖頭“可能性很小。”
潘瓊并非主觀臆斷,而是有過深入調查。
沈鳳鳴的母親早逝,父親續弦。父親和后媽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兒子。
有句老話說得好,有了后媽就會有后爹。后母本就愛刁難前妻的孩子,父親起初還會一碗水端平,可隨著新組建家庭誕生新生命,沈鳳鳴就淪為邊緣化的存在。
沈鳳鳴因為和后母不和,初中時便選擇住校,根據留校登記,連假期都鮮少回家。
潘瓊和其后母打過交道,智商情商不高的市井婦人,屬于大惡不敢,膈應人很會的欺軟怕硬類型。
潘瓊“我當時調查過,沈鳳鳴遇害當晚,其父親正在海外打工,其后母則和人麻將至通宵。至于其他社會交集,根據老師同學的說法,其學習刻苦,節日假期也都住校,長年窩在教室自習。宿舍門禁的刷卡記錄也顯示,其不太可能有和社會人士產生矛盾的機會。”
芒安石點頭“案件發生在校園內,對象是學生,實話實說,是校外人士作案的可能性不大。”
潘瓊贊同芒安石的判斷。當年沒有全方位的監控和攝像頭,朝鳳的校園管理或許也存在疏漏,但學校自成結界的特性,還是能禁止大部分社會人士進入。
潘瓊哀嘆一聲“所以排查一圈,似乎真的只有精神病無動機犯罪可行性最高,又回到原點。”
水長樂沉默了一會,用湯勺一口口將冷掉的扁食湯飲盡,而后抬眼看向潘瓊“你太不了解人性了。”
潘瓊嗆了一口。
一個看起來十六七的少年,和他一個過了不惑之年的人說“你不了解人性”,可笑程度類似于他上幼兒園的侄子對著大人說“你們不懂愛情”。
潘瓊氣笑“是是是,我一年和三百六十五行的人打交道,抓過的犯罪分子成千上萬,但是我不了解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