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男籃決賽是北京奧運會最后一個大項目決賽。
美國隊奪冠,似乎象征著夢之隊重新崛起,而中國隊從2004-2008年的四年統治走到盡頭。
在自己的國土上,他們沒有奪取至高榮耀,銀色的獎牌不如金牌令讓人激動,但他們的表現沒有讓球迷失望或者沮喪。
“只要全力以赴,什么樣的結果都能接受。”
有些人習慣贏球的人是難以接受的,比如謝候。他沒把銀牌掛起來。他將銀牌拿在手中,而他的隊友做了相同的事情。
冠軍的傳統不是一日建成的。
曾幾何時,中國男子三大球還處于在國際比賽上贏得一兩場勝利就舉國歡慶的階段,而男籃由于謝候和姚明的崛起,成為世界頂尖強隊,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都已經拿過。本土奧運會奪銀牌,讓他們感到羞恥。他們不愿將銀牌戴在脖子上的舉動使人動容。
賽后,謝候拒絕了采訪。
出場10秒得到3分的謝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問他參加奧運會是否對他的未來有所幫助。
謝俊自信地回答:“很有幫助,我提前感受到了成年人的對抗。”
更有記者問他有沒有對這結果感到些許遺憾。
謝俊淡定地說:“如果我能多打幾分鐘的話,也許中國隊已經贏了。”
他是樂觀還是開玩笑,亦或是不知天高地厚,各人有各人的觀點。
奧運會期間,中國隊打了七場比賽,謝俊場均出場7分鐘,得到6分2籃板1助攻。
要知道,他只有17歲。
奧運會是各國之間最重視的項目,這是四年一度為國爭光的機會。大多數的運動員在他的職業生涯里,只有兩到三次機會參加奧運會。每一次都彌足珍貴。為了讓自己的生涯不留遺憾,為了幫助國家爭取榮譽,每個人都會全力以赴,豁出去打。
17歲的謝俊在身體上無法和成年人對抗,5V5的正式比賽讓他有了躲著打的空間,他全靠技術,得到了這些數據。
他在小組賽第一場對霍華德的那記隔扣瞬間,成為了《體育畫報》最新一期的封面。
最新一期的《體育畫報》重點介紹了謝俊,并且,第一次稱他為“魔童”。
后來,謝俊持續進步,光芒之盛,震動全美,卻長著張娃娃臉,“魔童”的稱號伴隨了他一生,而他的行為與言談,讓他這一外號看起來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頒獎結束后,奧運會的閉幕式也要開始了。
男籃代表隊參加了閉幕式。
一天后,男籃和女籃受邀出席籃管中心舉辦的慶功宴。
男籃雖說沒有像既定的目標那樣衛冕奧運冠軍,但也摘回了獎牌,美國之強,人盡皆知,連外行的老爺們都認為沒有贏的希望,場面上能打成那樣,球員已經盡了自己的力量,沒什么好苛責的了。
慶功宴上,謝候整理著心情,喝了不少酒。
昨天的失敗看來已經被他拋掉了,他現在只想專心地吃喝。
“你們說,這奧運會剛結束,再過大半月季前賽訓練營又開始了。”孫越抱怨道,“太特么折騰人了!”
朱八笑道:“CBA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