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瑯是個奇人,原本是明末的將領,后來跟著上峰投降。
然而投降沒多久,他又跟著鄭成功的起義軍反清。
幾年后,鄭成功年老疑心重,加上施瑯的水軍上的天賦開始功高過主,于是派人圍攻施府捉拿斬首。
施瑯被部下掩護得以逃出生天,家里人卻逃不及被殺害,自從他跟鄭成功是不共戴天,于是再次降清。
順治十六年施瑯為同治總兵,康熙元年被提拔為水師總督。
但是這些年來,康熙先是要穩固皇位,對付鰲拜,再是平三藩,根本騰不出手來派水師收復彎島。
要不是李光地提起,康熙都快忘記他這個人了。
因為沒有出海對戰的需要,水師花費巨大,規模一再縮減,施瑯也被調任,沒再擔任水師總督之位。
不過施瑯前些年還上了折子,始終密切關注臺灣周邊海域的情況,就等適當的時機。
只要康熙一聲命下,施瑯就能立刻帶領水師收復彎島。
十幾年來都沒有放棄,也確實沒有比施瑯更清楚臺灣情況的將領了。
于是康熙點點頭,贊同了李光地的建議。
兩人還連夜商議了重建水師的計策,談得頗為盡興。
直到李德全婉轉提醒已經子時,康熙這才意猶未盡停下,讓人安排李光地去給官員留宿的前殿住下。
李德全讓鄧太監領著李光地出去,康熙站在窗邊,精神奕奕的樣子絲毫沒有一點倦意。
他剛才跟李光地商議后,只覺得熱血沸騰,仿佛下一刻就能立刻收復彎島一樣。
康熙站在窗前吹了一會夜風,這才算是慢冷靜下來。
他明白打仗費的銀錢猶如流水一樣,得盡早想辦法填補國庫才行。
康熙可不想戶部尚書三天兩頭來哭窮,哭得他頭都大了。
他回想到之前萬琉哈氏說的彩色玻璃,扭頭問李德全道∶“造辦處物色的玻璃工坊的地方,可確定好了”
李德全很快去叫了造辦處的總管張應過來,哪怕是半夜,張太監依舊來得非常迅速。
他身上衣服整整齊齊,頭發絲是一點都不亂。
李德全看了張應一眼,心里還是佩服的,畢竟這位總管眼底都沒有一點困倦。
仿佛不是半夜,而是大白天一樣。
張應這個精神面貌顯然讓康熙心里也是滿意的,問過玻璃工坊的事,對方連忙稟報道∶“皇上,造辦處一共物色了三處。一是在慈寧宮南面的一處空地,二是白虎殿,三是英華殿。”
慈寧宮南面有一塊空地,離著慈寧宮其實不算近。
不過康熙擔心工坊會有聲響,太皇太后如今年紀大,睡覺容易驚醒,就否決了第一處。
白虎殿倒是個好地方,在武英殿的北邊,也在宮里西南的位置。
離著后宮遠,不會吵鬧,但是離著養心殿也遠,過去就很不方便,也被康熙否了。
而英華殿原本是歷代太妃們禮佛之處,不過康熙初年的時候為太皇太后建起了大佛堂,不少太妃也就跟著過去。
如今英華殿倒是閑置下來,又在宮里的西北側,最是清凈,而且地方十分寬敞,作為小工坊來說是綽綽有余了。
康熙的指尖在英華殿上點了點,很快決定道∶“就設在這里,玻璃工匠已經選好了吧可是已經開始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