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萬琉哈氏從小愛書,看了多少年,嬪妃看個十本八本的,難道就以為自己能超過她,這不是癡心妄想嗎
而且在德嬪看來,才女有萬琉哈氏一個就足夠了。
看看后宮幾個受寵的嬪妃,性子就沒有相似的,足見康熙沒有特別喜歡的類別。
另外也就是,誰都不愿意當第二。
比如宜嬪性子爽朗,又嘴皮子利索,會說俏皮話,其他嬪妃就沒有學她的。
一個學不好,那就尷尬了。
再就是宮里有一個性子直爽的宜嬪,叫康熙印象深刻,再來一個就得往后排了。
康熙每次想起直爽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宜嬪,接著才是另外一個人,后邊跟著的那個心里能不郁悶死
嬪妃們就得有自個的特色才是,讓康熙每次想起什么,都能立刻想到。
哪怕嬪妃們有些許重疊,比如善解人意,比如小意溫柔,卻都各有各的特色,絕不會完全重復。
如果萬琉哈氏知道德嬪的想法,就得感慨后宮嬪妃都知道給自己立人設了。
這人設還是有個人特色的,獨立又鮮明。
藏書閣那邊鬧哄哄的,后宮嬪妃借書的事自然傳到康熙耳邊。
康熙傍晚去重華宮的時候,還跟萬琉哈氏提起這事來。
萬琉哈氏一怔,笑著答道“皇上,這是好事。畢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多了自然能明理。而且后宮嬪妃們主動看書學習,小阿哥們自然更勤勉,就連格格們也跟著學一些。”
后宮嬪妃都學起來了,小阿哥們不得更努力才行嗎
連帶在嬪妃們身邊養育的格格們也跟著讀書識字,也不是壞事。
康熙搖頭道“若是原本就識字的嬪妃還好,不識字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教壞了格格們。”
萬琉哈氏趁機提議道“皇上不如給格格們也請個女先生,教導規矩的同時,讀書識字也是好的,還能學一學簡單的算數,以后掌家看賬也方便,不至于給下人蒙騙了去。”
后宮的格格們許多以后都去和親,年紀不大就背井離鄉,可能水土不服,可能語言不通,可能孤單寂寞,早逝得特別多。
如果她們能讀書識字,書中自有一方天地,心里起碼也有了一份寄托。
萬琉哈氏可能無法阻攔和親此事,那么就讓這些格格們以后能過得更好才是。
她們肚子里有了墨水,腦子里有了知識,腦瓜子就能更靈活一點。
換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就能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
康熙自然不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反倒覺得女子讀書多更聰慧,看看萬琉哈氏就知道了。
只是他之前沒時間,也騰不出手,加上后宮嬪妃親自養育格格們,康熙也不好多插手。
如今康熙琢磨一番,覺得后宮嬪妃起了愛讀書的風氣,那么讓格格們讀書,她們自然也是樂意的。
康熙就派人去慈寧宮跟太皇太后提一提,太皇太后沒有意見,就讓李德全去跟佟佳氏說一聲。
給格格們請女先生這件事,得佟佳氏來安排了。
佟佳氏被康熙這個傳話給弄懵了,怎么忽然之間要給格格們找女先生教讀書了
不過想后宮嬪妃最近一個個都很愛讀書的樣子,被康熙知道后,覺得女兒們也該喜歡,于是就讓她安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