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吃得香,康熙這邊也豐收了,自然也要給身邊人品嘗。
除了留種等著明年種下的,其他一部分送去慈寧宮,給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品嘗一二。
余下的就送到重華宮來了,讓顧凝宸嘗一嘗。
顧凝宸饞土豆很久了,炸土豆條、土豆燉肉、炒土豆絲、土豆餅、酸辣土豆和土豆泥,光是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她一聽大阿哥和二阿哥那邊只把土豆蒸熟,剝皮來吃。
這種樸素的吃法,顧凝宸是絕不能接受的。
什么滋味都沒有,對得住吃掉的土豆嗎
她直接寫了一排菜名,烹飪方式都寫明白了,讓陳女官帶著去小廚房,讓杜御廚來做一桌土豆宴。
杜御廚還真是第一次知道土豆居然有這么多種做法,他不識字,只能麻煩陳女官念上幾遍,用心背下菜譜,再把菜式一個個做出來。
等康熙過來的時候,看著一桌子土豆做的菜式,也頗為驚訝“朕還是第一次知道,土豆能做這么多菜式”
顧凝宸笑著道“這是自然,土豆的吃法多得很。”
要是有黃油的話,配上土豆泥抹在饅頭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么說起來,土豆漸漸推廣起來之后,就成了歐洲那邊的主食了。
跟這邊不同,那邊吃米飯和面條都少一些,大多是各種面包。
再之后就是因為土豆的出現,歐洲的菜譜才有所變化,沒那么單一了。
顧凝宸眨眨眼,要是他們這邊的土豆增產,多到數不清的時候,是不是能把土豆高價賣回去歐洲了
連帶把食譜也賣一賣,感覺能掙上不少錢
她跟康熙一說,后者一聽也笑了“不錯,是個好辦法。回頭土豆留種了,在各地種起來,百姓們都不餓肚子,還有余糧的時候就能高價賣回去西洋人那邊。”
他也曾聽傳教士提過,在他們的母國,吃的東西確實不多。
等來了這邊,他們才感受到原來一種食材能做出那么多美味的菜式來,于是一個個都不太想回去了。
想想他們回去不是吃冷硬面包就是吃水煮肉和烤肉,然后就沒別的了,實在單調,味道也不怎么好。
畢竟歐洲那邊,如今烹飪的方式也沒多少,不是烤肉就是水煮,調味料都不多,吃過這邊的菜式之后再回去,實在食不下咽了。
康熙當時還覺得傳教士們是在恭維,說好話罷了。
后來從海商口中得知,傳教士們還真沒說謊,他頓時對這些西洋人有些同情。
吃都沒能吃好,日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也難怪那些西洋商人和貴族,去酒樓吃過后驚為天人,住下后都不想走了。
每次走的時候,還會從酒樓里打包一大堆的吃食。
雖然酒樓掌柜說這些吃食放不了太久,要盡快吃完,不然就要壞掉了。
可是這些西洋人還是會買很多,有些甚至會從酒樓買冰塊,好保存久一點時間,就足見他們多舍不得,在船上都想要多吃幾天。
好保存的干糧,他們還能多吃一段時間。
要不是保存的時間不夠長,這些西洋人巴不得再多買一些
土豆經過烹煮后,這一桌菜式就沒有不好吃的。
真把這菜譜賣到西洋人那邊,只怕能賺個盆滿缽滿。
但是康熙并不想把菜譜就這么賣掉,那就太便宜西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