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凝宸欣然跟康熙交換了手里的圖紙,她低頭看了看,發現康熙給的是大紡車,也就是紡紗的機器。
現在織布要分成幾個步驟,先是攪,就是軋棉機,把棉籽和棉絨分開。
接著是彈,就是用彈棉弓來彈棉花。
然后是紡紗,把棉絨紡成線,最后才是織布。
如今紡紗大多是以家家戶戶為主,然后家里有婦孺再來織布,而不是工坊的形式。
她們紡紗和織布之后就拿出去賣,家里自然不大,紡紗機和織布機也就個頭很小了。
紡紗機是黃道婆當年制造出來,大多就是一臂高,一人寬的樣子,踩著踏板來紡紗,通常用的是三錠。
手藝精湛的婦人,還能用四錠來紡紗,效率能更高。
康熙顯然想繼續改良,做成大的紡車,幾人同時操作,卻能增加錠數,又能加快紡紗的速度。
紡紗的速度快了,織布才能跟上。
他就指著圖紙跟顧凝宸解釋道“之前朕派人去邊境打退山賊,后來雖說剿滅了山賊,卻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那邊的天氣太冷,士兵很快就要受不住。”
“如今士兵穿的是棉甲,里面是棉花,外面是棉布。但是棉布產量太低,至今還沒能讓所有士兵都穿上。”
比起盔甲,棉甲就要輕便得多,行軍的時候也不會給士兵造成太大的負擔。
再就是盔甲是金屬,不仔細保養很容易生銹或者壞掉,夏天的時候太陽照在盔甲上,也讓士兵更熱甚至中暑。
如果是騎兵,穿著盔甲就更重,行走不方便,消耗體力也快,對戰馬也有負擔。
換成棉甲,雖說夏天依舊熱,但是起碼冬天的時候士兵不會冷。
康熙在平三藩的時候早就發現棉花的好處,下令各地開始種植,如今棉花的產量是上來了,但是棉布并沒有。
對戰山賊之后,他讓造辦處再三改良紡織機,約莫兩個月才改造得了大紡紗機,也就是大紡車。
增加了棉錠,也能加快織布的速度。
不過康熙看著顯然不是特別滿意,正琢磨再增加棉錠,加大這個機器。
這樣一來,就不能只在家家戶戶單獨來做了,很多家里不大,根本就放不下這個機器。
而且一個人已經操控不了這個機器,需要幾個人同時配合才行。
不用說,康熙是打算用工坊的形式,招攬紡織之人來紡紗和織布。
顧凝宸看著圖紙上康熙加的棉錠數目,就用鉛筆在上面又添了一點“皇上,這個紡紗機如果幾個人一起操控的話,三個熟工能操控四十個棉錠。當然,這也得一流的紡紗工才行。”
她在圖紙上添了幾筆,四十個棉錠就變成了八十個,這就是后來改良過的珍妮紡紗機。
中間增加一些結構,這架紡紗機就更大了。
康熙看了看,只覺得這張更大的紡紗機確實可行,效率也能更高。
這個紡紗機需要三四個人同時運作才行,就需要紡紗多年的熟練工。
如今織布的都是女子,那么織布工坊招的熟工也就只能是女子了。
未出嫁的姑娘大多是不出來做工的,但是家里條件不好的,也會早早出來做工。
出嫁的婦人出門做工的就更多了,在家織布也是主力軍。
康熙點點頭道“那就讓造辦處把大紡車做幾臺出來,然后請熟悉的紡工來試著用。”
京城的百姓家里紡織的婦人不少,讓造辦處出錢請人來熟悉紡織機,回頭這些人還能手把手教導后邊來的新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