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聽得挑眉道“扶桑國他們不是還在鎖國”
幕府上臺后,這幾十年來陸陸續續下了五道鎖國令,按理說如今還沒結束才是。
這一點提督就不清楚了,他就是在路上遇到,對方又有信物,證明自己的身份,就一路帶著回來了。
“皇上,人還在天津港候著。沒有皇上的命令,暫時還沒沒能出港口。”
康熙看了提督一眼,顯然這位提督不是很喜歡扶桑國的人。
也是,對水師來說,扶桑國幾百年前就開始再三來犯邊,光是聽著名字,就讓提督不太痛快。
他這都上京來了,才“忽然”想起這事來稟報,把扶桑國的人晾在港口好一陣子。
康熙倒是不會怪罪,只點點頭,就命人去天津港查看扶桑國使者的身份,人沒問題才放進來。
扶桑國使者被扔下來冷落了好幾天,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他氣得都想打道回府,但是想到將軍的命令,又只好忍耐下來。
很快確認了使者的身份,他就被塞進馬車送上京城。
車窗用簾子遮得嚴嚴實實,使者的隨從在后邊的馬車,他身邊左右都坐著一個侍衛,仿佛怕他隨時隨地跳出車一樣。
使者是一肚子火氣,也只能忍耐下來。
得到消息的康熙,跟顧凝宸隨口說道“看來扶桑國的人有求于朕,十分能忍。”
顧凝宸深以為然,要不是有求于人,怎么做到這個地步都不生氣
“皇上以為,扶桑國所求的是什么”
康熙不以為然道“還能是什么,不外乎是他們缺的。”
衣食住行最為重要,糧食是不可能了,哪怕他們想要,康熙也不會給,那么就可能是衣。
顧凝宸想到扶桑國有著大量的銅礦,在明代的時候就已經跟這邊出口大量的銅料。
當時扶桑國煉制銅礦的方法太原始,冶煉得不夠徹底,讓銅里面包含了不少銀。
很多明代商人就用銅的價格買下,然后從中煉制出不少銀來,利益極其巨大,所以從扶桑國進口的銅礦越來越多。
后來還是那邊的冶煉進步了一些,這才沒讓銅里面再包含了不少銀,讓這邊的商人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過后來因為海盜的關系,這邊封鎖了海域。
扶桑國出口就換成了荷蘭,以及鄭氏海盜。
如今鄭氏海盜覆滅,控制著彎島的荷蘭也退避三舍,扶桑國就只能重新跟這邊進行貿易了。
果不其然,扶桑國使者上京后,拜見康熙,隨從里居然還有翻譯。
連翻譯都準備好了,兩邊溝通起來就要容易得多。
當然翻譯的口音有點奇怪,不過也是能勉強聽懂了。
扶桑國提出是重新開始生絲和綢緞的交易,另外也想要御糖和時鐘。
甚至還想要這邊出版的算數書,以及常用的中藥材。
扶桑國太少,耕種面積又少,糧食都勉強了,更別提是種藥材,所以只能靠買。
后邊這個倒是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不過他沒有當場答應,只說考慮一二,就打發扶桑國的使者出去,讓他住在驛站那邊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