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卻靈機一動,在旁邊做了另外一個機關。
在圓盤順時針轉動到一定的方向,就會觸動機關,然后左邊會有一個鉤子把圓盤重新拉回去原來的位置。
等拉到位置后又會觸動機關,讓鉤子放開,圓盤又能順時針轉動到之前的地方。
可以說這一來一回,圓盤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顧凝宸還停留在比較復雜的機關模式,康熙三兩下就想了個簡單的方法。
轉動之后怎么回來,拉回來就行了
她看著手里的圖紙,對康熙簡直佩服極了。
果真有時候一件事原本是不復雜的,只是人想得復雜了,反而無法用最簡單的法子去解決。
解決掉機關的問題,這個挖鹽機器就徹底完成了。
康熙有種暢快淋漓的感覺,他以前自己琢磨,有時候卡在一些小地方過不去,就會特別煩躁。
有時候需要想好幾天,甚至半個月一個月才可能想到解決的辦法。
如今他稍微思索卡頓的時候,顧凝宸就會適時提醒,讓自己有所松動,很快就能想到解決辦法來。
兩人互相配合,說是事半功倍都算少了。
如果讓康熙獨自琢磨這個挖鹽機器,只怕沒半個月是不可能,甚至還要更長的時間。
這會兒就解決了,他拿著圖紙又仔細查看了一番,沒什么問題,就放進密折里,讓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云貴那邊給施世綸,在當地立刻建造這個機器。
錐器的材料,康熙準備用銅制,而不是鐵器。
畢竟鐵這個東西太敏感,造價也高。
云貴這個地方肯定不止一個鹽井,如果都用鐵來做錐器,那價錢上去了,鹽價也得跟著上,就違背了做這個機器的初衷。
而且錐器反復用,很容易磨損,用普通的木頭或者石頭等物是不行的,銅就相對便宜耐用。
圖紙畫得如此清晰具體,拿到當地就能立刻做起來,然后用在鹽井上面。
當然這就是前期的工作,把鹽井鑿深后,還得想辦法把里面的鹽鹵弄上來,又得反復熬煮,需要解決的地方依舊很多。
康熙知道事情得慢慢來,他把密折讓人送走,轉頭就見顧凝宸也在紙上寫寫畫畫了一會。
他湊過去看到一根很長的竹竿,周圍是熟悉的架子,就是剛才錐器用的架子,不由挑了挑眉。
顧凝宸就笑著跟康熙解釋道“剛才皇上讓我想到,這鹽鹵在底下,如果讓人一遍遍下去撈上來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用竹竿,就不需要鑿很大的井洞,能把鹽鹵撈上來了。”
原理很簡單,就跟壓水器一樣,底下安裝一個活塞。
鹽鹵和上面的氣壓不同,竹子下去后活塞會打開,然后鹽鹵就會涌入到竹子里面,等灌滿后,內外的氣壓一樣,活塞就會重新關上。
這時候用架子把竹子撈上來,只需要用鉤子輕輕一拉活塞,鹽鹵就能全部倒出來。
竹子再放進去,重復幾遍,就能得到不少鹽鹵,也不必人下去灌滿那么麻煩,更不需要挖開很大的井洞,簡直方便極了
顧凝宸還想起云貴的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所以只要找到天然氣比較接近表層的地方挖開一個嬰兒拳頭大的洞。
把倒滿鹵水的大鍋放在天然氣上,點燃后就能燒火,木柴都省下了。
天然氣在古代也叫火井,在東漢的時候就有百姓發現然后用來燒火。
康熙一時沒聯想到用火井來熬煮鹽鹵,確實省下許多柴火。
而且并不需要很多人照應,就能架起許多的大鍋一起煮鹽鹵了。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顧凝宸的腦袋,一天之內就把鹽井的事徹底解決,果真她是老天爺送到自己身邊來的無價之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