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還是不好,康熙自然有定奪,都不必李光地自己夸自己了。
出發之前,康熙給李光地配備了五千士兵,護送海鹽回來的就是一小隊的侍衛。
他們快馬加鞭趕回來,簡單洗漱后就進宮面圣。
海鹽裝在一個好幾層的錦盒里面,還用吸水的布料包著。
一來擔心路上熱,鹽會融化。
二是鹽遇到潮濕天氣,吸水后也容易融化,所以用吸水的包料包著,又好幾層錦盒隔開。
李德全接過侍衛手里的錦盒放在桌上,仔細檢查過后才小心打開,里面露出泛黃的粗鹽。
康熙看得心情極為不錯,又問了侍衛幾句,得知這樣的海鹽,如果天氣好的時候,最短五天就能曬好。
如果遇上不好的天氣,晴天不多,可能需要七天到十天的功夫才行。
這樣也比以往煮鹽要快得多了,而且完全不需要燒柴,不必太多人力。
只要漲潮的時候有人拉開閘門,把海水放進去,再有人放鹵水,一層層打開不同池子的閘門就可以了。
這樣的池子可以建造很多,同時能夠一次得到非常多的海鹽,產量相當可觀。
侍衛們都曬黑了許多,李光地估計也是黝黑黝黑的,康熙揮揮手,讓李德全領著這些侍衛下去領賞,然后暫時好好休息。
康熙看著桌上留下的粗鹽,微微皺起眉,畢竟粗鹽的顏色泛黃,帶著泥土的顏色,聞著也有一點味道。
見狀,顧凝宸在旁邊就道“皇上,這海鹽粗糙了一些,怕是里頭有些雜質還沒完全除去,要是能提純,想來就能得到跟御糖一樣顏色的鹽了。”
過濾粗鹽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先加熱,讓粗鹽變成鹽水,再用紗布來過濾。
過濾的是不溶于水的雜質,得到比較干凈的鹽水,再用蒸發的方式提純。
得到的鹽水就是徹底去除雜質的了,再曬干后變成鹽巴,就是白花花的,跟雪花一樣漂亮。
英華殿的實驗室里就可以試著做,康熙帶著顧凝宸,拿上了這些粗鹽,親自做了這個過濾的實驗。
顧凝宸就看著他小心翼翼把燒杯放在底下,隔著紗布來過濾。
一層紗布過濾后還不夠,需要第二層,徹底把不可溶解的泥沙都附著去才行。
之后用酒精燈來燒鹽水,蒸發水分后慢慢變成鹽的顆粒。
比起后世的精鹽,這個過濾并不算特別完整,里面還可能有一點殘留。
不過對如今來說,這個程度已經相當足夠,尤其鹽的顏色已經很接近雪白。
放在玻璃杯子里面,跟御糖擺在一起,不嘗一下聞一下都很難分辨出來。
康熙看著這才滿意了,又讓拖爾弼在工坊里多建造一個專門提純海鹽的。
他不打算讓李光地在福建那邊就地提純,海鹽直接送過來后再提純成白鹽。
畢竟福建太遠,保密功夫不如京城來得好。
再就是經過提純后的鹽價格更貴,一般百姓根本吃不起,主要消費人群都集中在京城,另外就是江南了。
康熙也打算送一部分去拍賣會,這樣的鹽又能拍賣出新的高價來。
想必西洋人見了,肯定舍得砸錢買下。
他就笑著問道“朕要是把御糖和這白鹽放在一起賣,也不知道西洋人會不會都買了。”
顧凝宸一聽,這就是捆綁銷售啊
糖和鹽可謂是后世廚房必不可少的調料品,只要外面包裝足夠漂亮,西洋人不搶瘋了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