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天色太昏暗,小子并沒有認出是誰,只看背影感覺像是個男子,還跟村長提過。
這就讓鄰居很擔心小子認出了自己,然后才有了后邊的事。
如果小子因此被定罪,判了死刑,那么唯一的證人就沒了,誰都不知道鄰居曾經放火打算殺了拒絕自己親事的那一家人。
李天馥派人把鄰居抓了起來,押入大牢審問了幾天,他什么都透露了。
只說那天晚上越想越生氣,喝了不少酒,酒氣一上頭就帶著余下的酒水去了,潑了院子幾個地方,然后點火后,他就害怕了,趕緊跑了。
但是跑了幾步,他就發現小子剛回家的路上,幸好那天晚上沒有月亮,才沒叫自己暴露了身份。
可是回家后他酒醒了,越想越害怕,最后就琢磨出這么個計劃來,讓小子傷人,卻又閉口說不出理由來。
他最是熟悉知府,性子十分高傲,要那小子一直閉口不談,一副認罪就完事的樣子,肯定會特別氣惱,然后判得特別重。
果然跟這人預料的一樣,知府惱羞成怒,就判了那小子死刑。
要不是這小子的親屬鬧騰久了,這小子的墳頭草都有一人高了。
李天馥反過來抓了這鄰居,告他故意放火殺人未遂,也判得很重,卻不是死刑,而是流放。
顧凝宸看完整個案子,只覺得李天馥確實適合刑部。
雖說公正嚴明,他卻帶著那么一點人情味,沒有公事公辦把這鄰居闖入母親房里的事對外說了,叫這母親以后很難出去做人。
這世道女子的名聲有一絲污點,別人不會去講究真假,只會覺得別人的名聲好好的,就她有問題,必然是她自己的錯了。
這鄰居有恃無恐,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李天馥就隱瞞了此事,查到這人還放火打算殺人,正好前后推斷了起來,知道他是想要殺人滅口了。
證據確鑿,這鄰居沒判死刑,也不是李天馥心慈手軟,而是他死了容易,還是流放更讓人痛苦。
在流放路上,其他人得知此人還放火燒一家人,就因為對方拒絕了結親之事。
別說差役,就是其他犯人都要看不上他。
能活到流放的地方,才是苦難的才是,就這么死了實在太便宜此人了。
小子年紀不大,身上也不用背負一條人命,還護住了自己的母親,又被無罪赦免,釋放回家,能好好繼續過日子了。
康熙對李天馥的判決也十分滿意,既是依法判決,又法外開恩,赦免了這個孝順的小子。
李天馥經歷此事,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卻坐得更穩了,叫其他人又是驚訝又是羨慕。
康熙還在早朝上對李天馥贊許了一句,可以說只要他自己不作死,不犯大錯的話,這刑部尚書的位子就能一直坐下去。
此事過后,康熙就準備了挪去暢春園之事。
可惜這邊才收拾好,準備搬運行李去暢春園,太皇太后卻是病倒了。
之前太皇太后只是有些頭暈,覺得是自己年紀大了而已,御醫把脈后也沒看出什么來。
只覺得太皇太后年紀大了,有些虛弱,得好好保養才是。
等開春的時候,有些倒春寒,太皇太后一不留神就感染風寒發熱了起來。
雖說不是高熱,太皇太后卻吃不下東西,只喝藥,卻一天比一天瘦了下去。
康熙扔下了所有的政事,想要親自去慈寧宮侍疾,被太皇太后攔下了,覺得他不能因為自己而荒廢了朝政。
兩人僵持不下,顧凝宸就提道“皇上,不如我帶著鄧女醫到慈寧宮來侍疾。這樣一來,皇上能放心,太皇太后也不用擔心皇上荒廢了朝政。”
康熙握著她的手有些遲疑,畢竟太皇太后感染了風寒,要是傳染了顧凝宸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