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手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比如破壞那個挖鹽鹵的機器,比如在煮鹽的地方動手腳,讓人吃了那些鹽之后突然病了,甚至死了人,那施世綸真的渾身是嘴都說不清了。
哪怕什么都不動,就雇個人被一群人抬去醫館,大鬧一場,讓當地所有人都誤會施世綸的鹽井有問題,那產出的井鹽就沒人敢買。
他光是隨意想了想就有這么多的辦法對付施世綸,還讓施世綸毫無招架之力,足見施世綸的境況有多糟糕和危險了。
康熙當機立斷,一邊派暗衛去搜集證據。
不必說,這些鹽商手里就不可能完全干凈的,以前他因為戰事的緣故,沒能騰出手來整治這些人,如今就得仔細計較了。
另一邊他也派人去保護施世綸,雖說施世綸學武多年,但是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而且雙拳難敵四手。
康熙不想施世綸這樣難得為百姓著想的好官,就因為幾個鹽商而丟了性命,那就太可惜了一些。
他安排下去,不久后暗衛就傳來密折,居然不是一封,而是一個小箱子。
箱子上了鎖,李德全小心翼翼打開后,把里面的密折都取出來擺在康熙面前。
康熙看得很快,轉眼就看完手里十多本密折,全是關于那些鹽商的。
他知道這些鹽商不會太干凈,卻沒想到如此膽大包天。
為了抬高鹽的價格,這些鹽商讓自己的鹽井產出達到一定數量就停下,不樂意產出太多。
要多了一點,他們就私下高價賣給西洋人。
畢竟要是賣給當地之人,哪怕守口如瓶還是會露出破綻來,憑空多的鹽從哪里來,一查就能發現。
但是賣給西洋人就不同了,他們很多作為傳教士,身份頗為超然。
因為康熙多次召見幾國傳教士的關系,各地官員對傳教士都十分客氣,守衛們也就不會嚴格檢查傳教士身上和馬車帶的東西,就能蒙混帶出去。
有些人甚至不是傳教士本身,而是西洋商人派伙計穿上傳教士的服裝,然后把這些井鹽帶出去。
本地的鹽售賣是有數量限制的,大多本地都不夠,所以是不賣給外地人,更別提是西洋人了。
西洋商人幫著送去別的地方,就能翻好幾倍賣出高價,甚至能說是漂洋過海來的好鹽。
因為他們西洋人的面孔,就迷惑了不少人,以為真是從西洋帶來的鹽,好奇心之下,不缺錢的人家就買回去嘗嘗鮮。
有錢有閑的人家總歸不算少,西洋商人輾轉幾個地方出手,根本就沒人察覺這就是普通的井鹽。
哪怕有人發現了,但是西洋商人一般一個地方就賣一次,吃虧了的人根本找不到西洋商人,也只好作罷。
各地消息又不靈通,這邊被騙了的人也無處申訴,告訴另外一邊的人,于是那邊的人繼續被騙了。
甚至鹽商把最次等的鹽賣給西洋人,價格卻抬高到跟一等鹽一樣。
西洋商人還能再翻倍賣,誰都沒吃虧,這門買賣就一直持續下來,直到施世綸出現,打破了這個平衡。
當地的鹽價低下去了,西洋商人當然不愿意吃虧,就要跟鹽商討價還價,把價錢壓下去。
鹽商于是就分成了兩派,一邊覺得價錢低點沒什么,畢竟原本就是不怎么值錢的次等鹽。
一邊卻舍不得之前那么多的錢,活生生壓下來,就少了許多,壓根不樂意降價,還對施世綸就恨上了。
后邊不樂意降價的,西洋商人二話不說就跟前面的做了買賣,然后火速離開。
氣得后邊的沒能出手,連少了很多的錢都飛了,對施世綸就更恨,也就暗搓搓準備找他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