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凝宸這么想,康熙也不例外,也是一怔“怎么回事,你來說說。”
李德全特意問過,這會兒就詳細道來“回皇上,此人的船隊在海上遇到暴風雨,船隊徹底毀了。他和隨從二人僥幸生還,身上只帶著少量的物件,就想變賣來換銀錢。”
不然帶著這些東西,沒錢吃飯,也是夠慘的。
不必康熙吩咐,李德全已經派人查過,又說道“順天府在最近到港口的海商中問過,此人來自法蘭西,來回當海商已經足足有三年。”
所以人確實是海商,也的確走投無路才會去典當。
可惜帶去的東西,典當鋪有些認識,有些卻不認識,就不敢收,于是去報官找來順天府。
順天府不敢隱瞞,趕緊派人進宮告知康熙。
康熙聽后點點頭道“人安置好了都送了什么東西去典當鋪”
順天府已經把東西仔細檢查過,沒有問題,也不危險,這才用錦盒裝好送進宮里來。
李德全接過錦盒,把東西一一放在桌上,離著康熙還有一丈遠。
顧凝宸看了看,東西確實都是貼身的居多。
比如一把扇子,上面鑲嵌了珍珠,是西洋貴婦們最為喜歡的飾物。
估計這海商的船上帶著的貨物里面,就有西洋貴婦喜歡的這些扇子。
可惜海難之后,船只被毀掉,貨物四散,他該是撿了幾件,帶回來換錢。
上面的珍珠不大,不算特別值錢,但換點錢吃飯住宿還是能支撐一段時間。
還有一塊皮套和腰帶,應該泡在水里很久,都有點掉色,估計賣不上什么價錢了,才會送去典當。
再就是幾塊零散的銅制東西,顧凝宸定睛一看,感覺有些熟悉。
見她對幾個銅制的的塊狀東西感興趣,康熙就讓李德全把這些銅制東西挑出來放在一起。
放在一起后,康熙也看出點端倪來了“這是能拼起來的瞧著像是火木倉”
他對火木倉并不陌生,明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顧凝宸回想了一下,如今的火木倉都是火繩槍,換言之就是燃燒火繩來點燃火藥。
這其實也是明代流傳下來的,只經過稍微的改進,也就是加長了槍身,能夠裝填更多火藥,增強了射程和威力。
但是總體來說,這個改進卻增加了槍身的重量。
足足有六斤重,兩米長,一個人的話就需要支架。
如果需要移動,就需要兩個人,一個在前面用肩膀扛著槍支,讓后邊的人才能固定好槍身,非常不方便。
這個西洋商人隨身帶的槍支就要小得多,拆開成幾段,估計是以為這邊沒人認識。
槍身是銅制,這人恐怕擔心被人看出是火器,于是就切開來分成好幾個部分。
估計他打算分開幾個不同的當鋪來當掉換錢,就不會被人察覺。
這把火木倉明顯進水之后不能用,才會被海商切開來換錢。
康熙也是這么覺得的,抬手把火木倉幾個部分拼湊在一起,勉強能看出形狀來。
拼湊好之后,顧凝宸就能看出,這是一把燧發槍。
還是撞擊式的燧發槍,最上面有一塊燧石,要開槍的時候,就扣動燧石的引板。
引板連著彈簧,燧石就會重重砸在火門邊上,擦出火花,進而點燃火藥,所以才叫撞擊式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