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臣猜他的心思,還猜得挺準。
康熙又接著看推舉于成龍的大臣,其中就有工部尚書。
他的指尖在工部尚書的折子上點了點,微微挑眉道“朕沒想到工部尚書也來了,看來迫不及待想要朕換人。”
這話顧凝宸就沒接了,康熙心里已經有了決斷,恐怕也猜出工部在其中摻和了不少。
工部的人既然摻和了,工部尚書就不可能真的一無所知。
康熙很快又從很多折子當中取出其中一本最厚的,里面夾雜著幾頁表格。
他掃了一眼,就遞給了身邊的顧凝宸說道“這是朕讓王談私下查了工部的賬目,暫時沒能發現什么問題。”
工部尚書很謹慎小心,都平賬了,沒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反正從賬目上,王談反復算過,都找不出問題。
顧凝宸低頭看了眼表格,這是最近兩年來的工程,每一項都寫明了材料和人力等數字,加起來確實都沒有差錯。
中間還記錄了損耗,看著也不算多。
但是幾個項目加起來,這損耗就不少了。
想必上面寫的幾個項目,做是做過了,不可能偽造出來的,不然一查就能拆穿的謊言,工部尚書不至于自信得以為自己真能一手遮天,不讓康熙察覺得到。
所以哪怕派人去當地查問,估計都會發現這差事是做了,但是做得如何,就要等好幾年才可能檢驗出來。
比如造橋的,建府邸的。
橋梁沒建在經常有洪水的地方,那就更難檢驗出來,可能幾年甚至十幾年后才會壞。
畢竟就人走一走,沒有洪水沖刷,橋梁如果不是超級豆腐渣工程就很難看出問題來。
不過顧凝宸卻想起了一件事,她曾聽說當初乾隆南巡的時候經過一座橋,看見是雍正的時候修繕過,他走在上面感覺十分結實,只覺得這些年橋梁保養得好,還想要賞賜工部的人。
哪知道他過了橋,不經意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橋梁正面寫著雍正時候修繕,還記錄了時間。
但是背面卻寫著萬歷朝修繕的字眼,橋梁的工程居然只改了正面的字,其他壓根沒動,這就讓乾隆大為光火。
顧凝宸就想著,會不會這些工程也是如此
她就改了改,沒說是乾隆的事,只說聽來這么個傳言。
只道是有人經過橋梁,發現正面和背面的字不同,才知道橋梁修繕就是改了字而已。
但是乾隆后來查看賬單,就會發現工部用的銀錢跟修繕一整座橋梁一樣的花費,那些錢都去了哪里,自然都是工部從上到下的官員口袋里頭了。
而且他們還帶人裝模作樣去橋梁那邊折騰一兩個月,看似是修繕了,不知情的其他百姓見了只以為是修了。
哪怕派人去問,誰都不會說工部沒派人去,還覺得橋梁也修繕過,簡直天衣無縫。
裝作忙碌一下,這修繕的以前就全部進了自己的口袋,簡直跟地上撿錢一樣快了。
康熙聽得一怔,皺眉道“工部竟然如此大膽”
雖說是傳言,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的橋梁,他卻覺得可以從這里入手。
這些修繕工程可以問下什么時候開始,是重新建造還是修繕過,又修繕在哪個具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