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的消息還算靈通,知道康熙又搗鼓了新東西,不少大臣私下都議論紛紛。
只是他們這些傳教士跟大臣也就點頭之交,沒怎么深交,不好直接打聽這件事。
好在宮里的皇帝很快就邀請他們來看這家天文鐘,白晉第一次知道,日月星辰是能從天上摘下來,忍不住低下頭,不敢直視面前的天文鐘了。
其他傳教士也是如此,其中有人小聲說道“如果可以,我真想讓國王看見這架天文鐘,國王必然會喜歡。”
白晉看了那人一眼,警告道“別想隨便把圖紙畫下,送回你的國家去,被大清的皇帝知道,你就要永遠離開這片土地了。”
康熙敢把天文鐘放在這里,還邀請他們進來欣賞,就是告訴這些傳教士,哪怕他們看過后都不可能復制出這架天文鐘來。
如果復制一點皮毛,圖紙只怕都離不開這片土地,而那個想泄密的傳教士就不可能再繼續留下了。
被白晉警告的人抿著唇有些不服氣,卻心里清楚,白晉的警告不是空穴來風。
大清這位年輕的帝王手段越發凌厲果斷,看看西洋人如今誰都沒占上便宜就知道了,他們甚至不敢輕易得罪大清。
如今大清掌握了西洋人主要需求的貨物,比如玻璃器皿、瓷器、茶葉、綢緞等等,另外還有御糖、御鹽、棉布和羊毛毯,更有新奇的小吃,哪怕價格昂貴,在互市和西洋那邊都十分受歡迎。
再就是跟各國的買賣也越做越大,彼此之間的合作也很多。
俄國的羊毛都賣了過來,另外還有荷蘭的奶酪。
最近康熙還有意跟英吉利合作,買他們那邊的糧食作物,比如甜菜、土豆、燕麥和小麥等等。
如果是以前,英吉利是絕對不會跟大清合作,尤其是把糧食賣出去。
但是經歷了之前和荷蘭的一場仗,把英吉利的國庫也要掏空了,它不得不開始變賣一些國內的東西換成銀錢。
哪怕英吉利的糧食如今也不太夠用,但是除此之外,他們當地的特產就只有威士忌。
如果出口酒水,那么對糧食的沖擊就會更大。
英吉利想來想去,最后只能妥協賣一部分糧食。
好在康熙給的價錢很不錯,甚至比其他國家的海商更公道,所以英吉利就把打算把糧食賣過來。
還簽下了契約,每年英吉利都會把差不多數量的作物交給船隊送過來。
這還是康熙派人去收,省下了英吉利的運費,英吉利自然愿意得很,還覺得康熙真是個大好人。
畢竟糧食的船隊送過去再回來,又是一大筆的花銷,全部由英吉利承擔的話,他們不但收到的錢要大幅度縮水,還要貼錢在損耗上,賺得就更少了。
正好康熙的船隊需要送貨物來英吉利,卸下貨物后,就能帶著這些糧食回來,不需要空著船只來回那么浪費了。
顧凝宸有些不明白,康熙怎么大費周章從英吉利買糧食。
雖然那邊的甜菜、土豆的產量相當高,如果能賣過來的話,確實能增加御糖的產量,還能把土豆種植推廣的地方更多。
康熙就笑著道“這些是我們需要的東西,買回來價錢也可以,不會浪費。另外就是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朕也算是雪中送炭了,英吉利在道義上就輸給咱們,以后也得客氣兩分。”
“再就是英吉利之前被海商買了不少糧食,如今又賣給朕一大筆,國內剩下的糧食不多了。加上之前跟荷蘭的戰役,英吉利是元氣大傷,幾年內都不可能徹底恢復。”
如今英吉利跟大清簽訂了契約,以后就要每年都一批作物。
可以說他們那邊的農人辛辛苦苦種的作物,收成后都被領主帶走送上康熙的船隊,留在手里的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