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就笑道“是也不是,那兩人被王談帶走,卻未必會說實話。”
當然,王談確實帶著兩人去京城了,也不是帶他們去京城當官,而是悄悄送到慎刑司里頭審問。
康熙并不相信他們二人為了自保說的話,這第三人因為嫉妒,說的就要真實多了。
“同伙兩個人要平步青云,只留下他一個人在蒙古挖鹽,這境遇千差萬別,他心里憤憤不平。自然不愿意另外兩人過好日子,必然想辦法要攪黃。”
“而這辦法,當然就是跟朕告密了。為了讓朕相信,他應該會拿出更有利的證據來。”
比起那兩個一點利益就能勾走的人,這三人當中拿主意的很可能是留下的這個人,另外兩人更像是煙霧彈或者幫手罷了。
他要是輕易就能勾走,就不會是沙皇派來的釘子了。
果不其然,這人稟報后,還拿出一封指頭寬的羊皮紙條,就藏在這人的腰帶上。
腰帶上有個機關暗格,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羊皮紙上用很小的字寫明了這次的任務,最后還有沙皇的徽號。
沙皇那么謹慎的人,必然是讓臥底看過后就把羊皮紙條燒了。
這人很謹慎,竟然沒燒密信,而是藏在了腰帶的機關上。
只能說沙皇確實選了一個城府深有頭腦之人,此事才能如此順利進行,哈爾汗國的難民才會被全部帶到大清這里來。
然而這人卻也謹慎又心眼多,竟然會留下沙皇的密信,有一天竟然為了讓康熙相信,而把密信送了上來。
康熙給顧凝宸解釋道“如果他率先投誠,那么沙皇自然不會放過他,朕也未必會相信。但是其他兩人先投誠了,那么他就可以撇清關系,又能在朕這里立大功了。”
這人可以對沙皇說自己是迫于無奈,是無法自保,被另外兩人出賣。
對著康熙,這人又能說自己深受沙皇器重,見大清帝王對另外兩人都愿意提拔,必然是有胸襟有遠見之人,所以愿意投誠。
不管如何,他總有理由能糊弄住沙皇,保住性命,還能在康熙面前請功了。
顧凝宸眨眨眼,康熙對人心的把握依舊那么可怕。
想來他先派王談鼓動另外兩人,其實就為了最后這條大魚
人都是從眾,從眾還可能為了脫罪。
想想如果是第一個跳出來當出頭鳥的人,下場一般都不會太好。
但是如果他慫恿了很多人,藏在烏泱泱的一群人當中,那么罪責就落在很多人頭上,分攤了開去,就顯得他的罪過沒那么大了。
另外兩人先投誠,就顯得他孤立無援,不得已為之,大的罪過都在其他兩人身上。
但是康熙愿意用敵方的人,還打算提拔二人,證明并沒想直接殺掉他們,這就讓人很是心動了。
做臥底回去后,可能會得到沙皇的一點嘉獎,隨意打發了去,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不可能在沙皇身邊擔當什么要職,就是個跑腿的。
如果能在大清當官,成為康熙面前的紅人,這權力和利益就要足夠誘人得多了。
如果康熙直接提拔他,招攬自己,這人興許還會遲疑。
但是另外兩人真的跟著戶部尚書去京城了,此人哪里還會猶豫
他巴不得拿出最有用的東西來取悅康熙,好讓自己也能有更好的前程
顧凝宸笑笑道“皇上是真的打算接受他的投誠嗎拿到密信后,是打算去質問沙皇”
有證據在手,沙皇這次就很難推脫了吧
誰知道康熙卻搖頭道“沙皇很謹慎,雖然給了這人密信,上面有沙皇的徽號卻不是他親筆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