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妃為了三格格還跟康熙提過,想要為女兒多要兩個知書識禮的女官。
回頭能在身邊手把手教導,以后三格格嫁人后,女官也能跟在身邊,幫著料理府中事務。
看顧凝宸身邊的陳女官如此能干,榮妃說不心動是假的。
但是如今女官的數目并不多,卻也在幾年前開始著手培養。
女醫學院原本只培養女醫,后來選了學習能力極為出色的幾個女子著重培養成為女官。
這幾人原本就出身不錯,從小就識字,讀書也不少,如今培養后更是琴棋書畫都學了個遍,尤其學院里頭設有藏書閣,幾年下來算是博覽群書。
當然只有幾年的功夫,閱讀量還是不夠的,但是比起一般的女子已經足夠多了。
康熙有意把其中最出色的兩個女子到宮里來成為女官,然后陪在三格格身邊再一起學習,以后也跟著三格格出嫁。
他又說道“這女官培養的人數還是太少了一點,朕打算另設女官學院,專門來培養女官。入學的要求就要提高許多,識字是最基礎的,也得讀過書。”
如今女子讀書已經漸漸普遍了起來,畢竟有顧凝宸這位新皇后在。
她之前默默無聞,也是因為學識淵博被康熙看中,然后步步高升。
顧凝宸的出現就打破了之前對女子的刻板想象,比如并不識字,也很少讀書,只要會自己的名字,會算賬看賬本,嫁人后伺候夫君就足夠了。
但是如今女子要是大字不識,旁人就會覺得這家父母對女兒不夠寵愛,才不著重培養。
這會兒百姓的生活也漸漸好了,手頭有了點余錢,也很愿意改善家里的生活,更想讓兒女都一起接受教育。
要誰家孩子居然大字不識,出去長輩都感覺丟臉的事了。
各個城鎮村落除了工坊建起來,小私塾也逐漸多了。
識字的姑娘或者婦人都成了香餑餑,被私塾邀請為女先生,教導小姑娘們識幾個大字。
哪怕女兒沒有驚人的讀書天賦,能多讀書識字總歸是好的。
囊中羞澀的人家,私塾還會有勤工儉學,這也是顧凝宸跟京城女子學院提的建議。
這樣手頭錢不夠,也沒人資助的話,就可以在私塾里面幫忙做雜活。
可以幫女先生跑跑腿,送一送書,去藏書閣幫忙整理書冊之類的,休息時間還能被允許留在藏書閣看書。
除了囊中羞澀的人家,不少手頭不缺錢的女學生也愿意做這個活計,就能被允許留在藏書閣這么安靜的地方多看幾本書了。
暫時只讓勤工儉學的女學生來做這個事,其他人反而很羨慕她們,倒是讓女學生之間哪怕地位懸殊,關系也挺和諧。
京城的學院如此,地方的私塾很快就用上了這個法子。
比起京城有很多資助學生的富貴人家,地方上就要少得多了,很多家里青壯年去世,都是老弱病殘的話,想讓女兒去讀書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勤工儉學,她們就有一份不算多的月銀,吃飯是綽綽有余,又被免了學費,還有一份免費的筆墨紙能用,讀書是綽綽有余了。
哪怕筆墨紙都是一般的,寫字練字都沒什么問題。
未免學生之間互相攀比,筆墨紙都是私塾統一發的,其他人都包含在學費里面,這些勤工儉學的女學生只需要給私塾打工來還這筆錢就足夠了。
如此一來,讓很多條件一般的家里都愿意讓兒子和女兒來讀書,往后不管是找更好的工作還是嫁人都能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