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殿。
“那孽障終于要死了。”隋文帝楊堅看向楊廣,他的好兒子呀,他演技頗高的好兒子呀。
跪下地上的太子楊廣感受到來自他父皇狠厲的目光,忙裝作謙卑。
心里卻帶著戾氣,這是何意,就區區一個不知真假神跡而已,竟只憑借一面之詞來問罪自己,簡直昏君所為。
在不明情況前,楊廣以退為進默不作聲,繼續觀察神跡。
他仔仔細細的聽每一句話,好隨機應變。
大業十二年,在經歷了三敗高句麗還有燕城之圍后,隋煬帝楊廣再次下江都。
此時隋朝已經大亂,被壓迫的百姓紛紛造反,大大小小的起義加起來有一百多。
所以隋煬帝此次下江都,于是說是巡游,不如說是徹底擺爛,逃避現實。
他帶著十萬禁衛驍果軍下江都,這十萬的驍果軍本以為還是和以往的隨行一樣。
畢竟隋煬帝楊廣為帝以來,不是在巡游就是在巡游的路上,基本沒在都城待過幾年。
但這次隋煬帝南下可是打了再也不回的心思,卻未提前給這十萬驍果軍透露半分。
江都大殿。
本來以為隋煬帝楊廣有神跡若護,叛軍將領氣勢消散了不少。
但如今看來,神跡好似并不向著昏君。
“朕本意遷都,你們如何不知。”隋煬帝楊廣此話一出,叛軍將領手上的劍又握緊一分,但是隋煬帝仍未失了他帝王的氣焰。
“亂臣賊子,朕待你們不薄。”隋煬帝楊廣看向他們,只覺養了一群白眼狼。
有激動的將領恨不得現在上去取了這昏君的狗頭。
驍果軍們思念家中妻兒,因此知隋煬帝鐵了心思不再回都。
眾人想逃回長安,大不了不當兵了,做平頭百姓。
第一批逃回長安的是竇賢和他手下兵將,此事被隋煬帝楊廣知曉。
于是隋煬帝殺一儆百,沒想到此舉措卻讓驍果軍徹底心涼。
“逃亡的叛賊,難道不該殺”隋煬帝楊廣認為自己做的沒錯。
“你這昏君,說我們是逃亡的叛賊,你自己何嘗不是逃亡的君主”一小將被氣的紅了眼。
若為守護疆土,他們定不逃離,可守護這昏君卻不值。
雁門之圍,拼死護主,得來的是什么
三征高句麗,能返的又有幾人
“來人,拉下去,斬首”隋煬帝楊廣氣怒。
可惜他一聲令下,并無人執行。
如此,隋煬帝楊廣又想了一個好辦法。
明殿。
一聽這昏君又想出好辦法,朱棣、朱高熾還有小皇孫朱瞻基紛紛皺起眉頭。
“就這昏君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呀,他可別想了。”朱瞻基吐槽。
講真,還不如和那個孽障朱叫門一樣,要不被擒要不死了算了。
朱高熾點頭,如今的大隋已經被那昏君折騰到如此地步,如何都無力回天,還不如讓大唐早早接手。
要說大隋后朝為大唐,乃是大隋之幸,不然又是一個五代十國。
隋殿。
“好主意,又想到什么好主意”隋文帝楊堅看向跪在地上的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