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仁宗趙禎,西夏李元昊打算稱帝,但還有顧慮。
但一件事卻徹底打消了西夏李元昊的顧慮。
嵬名山遇是李元昊叔叔,他見李元昊殘暴,怕有朝一日自己性命不保,于是帶著全家老小來投靠大宋。
邊境的官員慌了,不知該如何,若是處置不好怕不是要引起戰爭。
眾人皆知他們官家愛好和平,不喜戰爭。
思來想去,邊境官員竟然把嵬名山遇捆綁著又送回西夏,嵬名山遇絕望。
李元昊還擔心嵬名山遇一旦投宋,那西夏機密均被大宋得知,于是李元昊惶恐不安,但萬萬沒想到大慫官員竟然把人送回來了。
長時間的重文輕武以及宋朝的冗官現狀,導致很多官員不作為,正是這種不作為給大宋埋下大禍。
如此,李元昊對大宋再無忌憚,他處死了嵬名山遇,殺雞儆猴,隨后直接稱帝
趙匡胤重重拍了桌子,直接把桌子拍斷,“宣太醫。”
李元昊還特意上表宋仁宗自己稱帝了。
但宋仁宗卻沒立馬做出反應,他得先和臣子討論討論該如何。
直到半年后才做出反應,一,廢李元昊的大宋官職,二,經濟封鎖西夏,三懸賞李元昊人頭。
但,并未打算出軍。
李元昊主動出擊,宋夏戰爭爆發,長達三年。
因常年的重文輕武,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宋朝三戰三敗。
宋仁宗的心態明顯打崩了,把指揮的官員全部貶官宋軍士氣大衰,宋朝財政吃緊。
西夏也沒好到哪去,常年征戰,西夏民不聊生,又遇天災。
倘若宋仁宗再堅持一下,雖打不過西夏,也能拖死西夏。
“打不過,拖死你”趙德芳被氣笑了,怪不得神跡說他們是大慫,是真慫呀。
趙匡美也沒了開玩笑的心思,“侄子,你累了,我來打。”
趙恒和趙光義看向趙匡美,是宋仁宗,關他們什么事
歷慶三年,西夏求和,對西夏忌憚的宋仁宗答應議和。
宋仁宗的底線,是要稱臣不打仗就行,保留皇帝名字號也可以,不就是個名號么
但手下議和的官員龐籍還是有底線的,稱臣還留帝名,算什么
西夏官員又提出,不稱帝可以,那你得兩國議和書里的西夏國號改為“吾祖”
沒錯,我叫你爸爸,你喊我祖宗
明殿。
“皇爺爺,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朱瞻基氣的不行,“太爺爺呢,直接滅了他們”
之前朱叫門那個敗家子,好歹后面有接盤的朱祁鈺。
楊廣那個敗家子就作了十四年,隋就滅了。
可這宋朝,就猶如溫水煮青蛙一樣,一下一下的氣死人啊啊啊
朱高熾算了算,那時候太祖還沒出生呢
朱棣真是仁君。
看朱棣發言,樂瑤想起來一個事。
插一句,明朝也有廟號為仁的帝王,朱高熾明仁宗
朱高熾
“爹,下個敗家子,不會是你吧”朱瞻基眼睛瞪大,朱高熾被噎的一個字說不出來。
朱瞻基小手拍拍自己,“沒事,兒子給您兜底,我肯定不慫”
朱高熾
宋朝當然沒有答應,除去這個,簽訂了慶歷和議。
西夏稱臣,宋每年贈與西夏銀七萬兩、絹布十五萬,茶三萬斤。
要說大宋就是有錢,別人稱臣都上供,到大宋就給錢。
說到銀子,咱們正好嘮嘮為何宋朝經濟如此發達,百姓的賦稅為唐朝的幾倍,特別到了宋仁宗,他明明那么節儉,他殿里的被子多年未換,都洗的掉了色。
還有舍不得和羊湯,這個之前說過。
可以說是難得律己的帝王,但是如何國庫入不敷出
樂瑤又插了一個小動畫,皇帝穿著補丁衣服,下面的大臣卻珠光寶氣,伸手和皇帝要錢,那卡通皇帝頭上兩個大字,“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