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發現自己和自己的粉絲特別合拍呀,哈哈哈。
阿云之案啊,這個案子很能體現新舊黨派之爭
那咱們就把這個案子展開嘮嘮,從這個案子,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新舊黨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其實案子本身很簡單。
登州的少女阿云在守孝期間被他的叔父嫁給了一個老光棍,阿云寧死不從,于是謀劃殺了那老光棍,但是謀殺并沒有成功,只是傷了老光棍一個小指頭。
阿云自首,知縣以謀殺親夫判死刑。
然后案子到了登州知府那,登州知府認為守孝不能成親,婚姻無效,所以謀殺親夫不成立,算是殺人未遂,不判死刑。
于是案子又到了大理寺,大
理寺認為雖不是謀殺親夫,但蓄意謀殺,按照大宋法律該死。
偏偏這時候宋神宗又下了誥,若在審理案子前自首,從輕發落。
這個案子宋神宗知道,當初還鬧的很大。
司馬光和王安石吵的不可開交,不過這案子已經定了,還有什么疑問
提到這案子,司馬光心中郁結,單憑著這個案子就能看出王安石蠱惑官家,破壞祖宗規矩。
“官家,臣求重審此案,不能讓罪人逍遙法外。”司馬光跪下,他對此案仍心里不平,蓄意殺人,怎能不死
若日后人人“蓄意”,國將大亂。
事關人命,王安石終于應聲,“前因后果,登州女子且有自首,為何要死,以法之名,草菅人命。”
“行了行了,別爭了,你們沒吵夠,朕聽夠了。”宋神宗煩死了。
上次也是這么吵,把宋神宗吵的煩死了,最后氣惱的宋神宗下令,登州女子阿云免于死罪,后大赦天下,阿云還免了牢獄之災。
問題來了,是按照大宋法律還是按照皇帝誥命來。
王安石認為按照皇帝誥命來,司馬光認為按照大宋法律來。
實際上這是舊法和皇權誰說了算的問題。
最后王安石贏,這次案件為日后的變法奠定了基礎,證明了皇權是大于大宋法律,老祖宗的法律可以變。
次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變法。
再次聽到案件的結果,司馬光心口發悶,若當時自己據理力爭,以身家性命請命,是不是就斷了官家變法的念頭。
沒想到的是十七年后,司馬光再次為相,除了否認王安石變法外,他還把該案子重新審判。
登州阿云蓄意殺人,有罪。
此案是司馬光對新政的糾錯,阿云之案奠定了變法,如今推翻也意味著變法徹底的失敗。
“司馬大人這心胸,似乎比我家門口的河溝要窄一些。”蘇軾感嘆。
王安石嘆氣。
宋神宗冷笑,“司馬大人,你到底是對誰不滿,王大人還是朕”
“此案本就有錯,老臣更錯,何錯之有。”司馬光仍舊覺的自己沒錯,大宋法律如此,任誰都不能改。
即便他遭受冷眼和不解,但是他也沒錯。
此時的司馬光大有英雄末路,無人理解之痛,他為了誰,不都為了大宋江山嗎
在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派下,宋神宗時期的新法被完全廢除。
新政黨派的官員全部被驅逐高堂,貶官南下。
宋朝又恢復到之前冗官冗政的狀態,不出意外,宋朝的國庫繼續虧空。
此時西夏邊境戰亂不斷,朝堂的開支日益增多。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宰相司馬光提出一項良策,可解決西夏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