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神跡,我在長安見過”柴紹道。
神跡李淵看向柴紹,這大臉妖怪是神跡
“兒子倒是有所耳聞。”李世民道,當年雁門之戰,李世民聽聞隋煬帝楊廣殿中神跡所現,有眼無鼻,有嘴無耳。
聽聞是神跡,李淵立馬讓李世民收劍,萬不能冒犯神跡。
神跡忽然降臨,此乃天命
既然說到這,咱們就一起嘮嘮李淵的成名之戰,晉陽起兵。
李淵的高光時刻,不過對于晉陽起兵的到底誰是主導者,目前還有爭論。
聽神跡提到晉陽起兵,李淵表情立馬嚴肅,他想知道晉陽起兵到底成與不成,壓上李家全部身家性命,李淵他可輸不起。
想他李淵原本就是北周關隴貴族,受封唐國公,若不是隋煬帝楊廣猜疑忠臣,他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目前有兩種說法,其中之一的說法是李淵晉陽起兵完全是被李世民推著走的,李世民聯合劉文靜聯手,逼迫李淵造反。
當李淵知道自己兒子有造反之心時,第一反應是向朝堂舉報,大義滅親。
但李世民態度堅決,不為所動,他認為如今隋朝民不聊生,造反乃是順天意,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李淵見此,心軟之下沒有舉報李世民。
柴紹聽此,不由看向李世民,他平日聽自家夫人說她二弟李世民不是凡間人,日后定有作為。
原本柴紹還不信,不過十幾歲的少年,能看出什么不凡。
柴紹只當是自家娘子對親弟弟帶有濾鏡。
但益陽一見,柴紹看眼前的俊郎少年的堅毅眼神,卻不一般。
但李世民沒有放棄,他讓他之前拉攏的裴寂繼續勸說李淵。
裴寂與李淵是故友,二人交情頗深,李世民也是看中了這點,才拉攏裴寂。
裴寂看出李世民之勇,遂與之謀大計,他讓伺候隋煬帝的宮女侍奉李淵。
見李淵不愿出兵,于是勸道,此事若讓隋煬帝知道,定對李淵不利,且如今天下大亂,有志之士皆揭竿而起,此時若再顧及什么小義小節,終究一死。
兒子如此,如今連自己的摯友也如此,他李淵已經退無可退。
李淵嘆氣,于是答應,他反了被逼著反了
聽此,李淵跟著嘆了一口氣,他本不想反呀。
此時樂瑤放出一個小動畫,一個古代小人坐在地上連連嘆氣,頭上一行大字,“我不想反,你們非讓我反。”
唉唉唉
好委屈好委屈
李淵
可是李淵真的如此無能么若他死不想反,誰又能逼迫他造反么
就像趙構,有岳飛這種天賜神將他都不想打,所以李淵真有那么慫么他心里就真沒半點想法
大家信么
在大唐起居錄中,李淵的形象可不如此,其中記錄,自打李淵到了晉陽后就等待時機。
晉陽起兵所有的謀劃都由李淵拍板。
像李淵長子,李建成一早被派出,且李淵立馬讓柴紹速來晉陽。
如此果斷,哪里像被逼的
眾人提議造反的時候李淵不說反也不說不反,總之是中立的,不表明態度。
其中和李淵優柔寡斷的個性自是有關,但也從今一方面也能看出李淵的老謀深算。
他得看著別人先反的反應,他在造反。
柴紹又看向李淵,心道他果真沒看錯,他這老丈人真是老狐貍。
到底是李世民主導還是李淵主導的,為何留下的史冊資料會如此不同呢
主播各人見解,秦王李世民在此起兵中定是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李淵也絕不是絲毫無主見的廢物。
大家換個思路想想,晉陽起兵雖成功,但怎么都是造反,對于受隋關照的李淵總顯的不仁不義。
可若是造反的主謀是自己的兒子,自己只是迫于無奈才造反,他還是那個忠義之臣,而自己兒子才是那個反骨孽障。
若晉陽起兵失敗了,那這鍋就更扣在李世民頭上。
李淵如此算計,李世民能不知么他自然知道,但是他寧愿背上罵名也起軍造反
與李淵顧及名聲相比,李世民即便背上罵名,為這天下他也反了
嬴政:敢做不敢當,這爹真窩囊。
嬴政贊賞李世民,卻看不上李淵所為。
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