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世民再三為自己求情,竇建德感動了,“在下竇建德感謝秦王李世民,你乃真英雄”
這樣的人,才該為君王
竇建德著實惋惜,要說李淵命是真好,有秦王李世民這樣的兒子,若他有如此子嗣,定馬上禪讓皇位,為了天下百姓。
“父皇,竇建德罪不至死。”李秀寧也站在李世民,一同求情。
反了,反了,這是要反啊,李淵面上掛不住了。
這不孝兒女,以為自己立了軍功就可以對自己發號施令
果真太子說的對,他早該提防這姐弟一人
“如何罪不至死叛賊都應該死。”李建成站出來,支持李淵,“逆賊不死,何以平天下”
李建成非要和李世民對著干,李世民戰功累累,對李建成遭成了莫大的威脅。
如今李建成最大的靠山便是李淵。
眾臣不敢言,若是言,那就是赤果果的站隊。
但偏偏就有硬骨頭,“臣以為,竇建德不該殺。”
眾人的目光都定在大臣魏征身上。
李建成看站出來的是魏征,神情變換,而竇建德見到站出來的是魏征,神情也跟著變了。
李淵皺起眉頭,他記得魏征,開始投奔大唐,后來又投奔了竇建德,如今竟又回來了看來他心中還有舊主,也該殺
李淵眼中帶著殺意,但魏征仍舊面不改色,不該殺,就是不該殺。
李淵之所以還想殺竇建德,和三年前的神跡有分不開的關系。
不過,此時的大唐已經不是三年前的大唐。
三年前晉陽起兵,勝負未知,雖然神跡所示唐朝有天策神將李世民在,定會勝利。
但李淵仍舊不放心,他怕有變數,晉陽起兵后,李淵輸不起。
但是三年過去,唯一有的變數只是李秀寧和李元吉,晉陽之戰,李秀寧手刃了李元吉,提前活捉了劉武周,雖然李淵極力的抹去這段歷史,但仍被民間傳頌。
如今李秀寧的威望在軍中很高,士兵們都認準了這位女將軍,為了大義,可以手刃親弟弟的將軍。
李秀寧現在的身體無恙,有李世民派來的侍女在身邊,給李秀寧擋了無數的災。
能看的出來,李建成是真的想讓她死。
這個斥責自己手刃手足的大哥,時時刻刻想要了自己的命。
越是如此,李秀寧越是要逆天改命,她絕對不能死在李建成的前面,留在她一弟一人。
李秀寧心里的那個念頭越來越強烈,太子之位,不對,確切的說帝王之位該是她一弟李世民的。
除了李秀寧,其他還是如神跡所述的一模一樣,晉陽起兵,西河郡之戰,李世民虎牢關擒拿雙王,隨后被李淵冊封了天策將軍。
此刻,朝堂上的氛圍十分緊張,李淵和李世民都沒有讓步的意思。
李淵自有他的考量,竇建德一介平民出身還敢造反,李淵自然要殺雞儆猴。
且,竇建德深得民心,若是放過他,日后還不一定有什么變數,李淵可不想承擔任何風險。
至于他的舊部造反就造反吧,反正他的兒子可擊敗。
還有一點,李淵要給李建成留有功績,前面幾場戰役都由李世民出征,李建成一無建樹,太子之位怎么能坐的穩當。
此時的李建成真的除了占了個嫡長子之位外,一無是處。
李淵不是沒想過讓李建成也參與其中,但又怕一旦換成李建成又再生變數,李淵可不敢冒此風險,在把好好的大唐基業給作沒了。
別的都如神跡所述,這個也不例外,竇建德必須得死誰也不能改變這個結果
突然間神音響徹整個大殿。
天幕鋪展在唐朝的整個大殿之上,眾臣只要抬頭就能看見。
李淵見到神跡忽然出現,心里咯噔一下,上次神跡出現時,看見神跡的只有寥寥幾人,如今神跡竟在大殿出現,怕是再也瞞不住了。
有叛逆的兒子,自然有逼著他們叛逆的人,今個咱先說說李世民為何叛逆了,一切要從李淵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