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特別注重廣開言路,他認為君臣相輔相成,漢高祖之所以能開創大漢,是因為任人唯賢。
他也希望眾臣可以廣開言路,能夠直言勸諫,共創太平盛世。
其中,王珪做出了很大貢獻,他一路被重用官至宰相,所謂有賢君便有賢臣。
“王大人,此等賢君,你還等什么”魏征一把將王珪拉過來。
“臣愿意追隨陛下,共創盛世大唐。”王珪行大禮。
在大義和情義面前,他選大義。
為官者最大夢想不就是能遇到明君,發揮自己一身的抱負么。
顯然李世民是這樣的明君,但李建成不是。
“王珪又沒參于玄武門之變,且之前已經被流放,早于我離心,算不上本太子的人。”李建成不服。
然后咱們再來說說大唐第一諫臣,魏征,想必他的故事大家應該耳熟能詳,魏征是真的有才干,也是真的耿直敢說,他還有一個稱號,大唐第一杠精。
要說魏征的一生也挺坎坷的,先后跟隨過李密、竇建德、李淵、李建成,但卻一直壯志未酬。
李密是不聽他的,竇建德是受不了他的嘴炮,李淵則壓根看不上他,好不容易押寶太子李建成,卻也不聽他的。
聽到此處魏征不禁嘆氣,希望這次自己跟著的是明君,可一展抱負。
在玄武門之前,魏征一直讓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先一步把李世民給殺了。
但李建成一直未行動,最后被李世民反殺。
事后,李世民問魏征為何要挑撥他們兄弟,魏征直言不諱,道,若當時李建成聽自己怎會到如此地步。
若一般臣子這樣說,怕早就嘎了腦袋,但李世民卻覺的魏征耿直,是難得的人才,予以重用。
聽神跡如此說自己,魏征不住點頭,沒錯,這的確是他能說出來的話。
“不過收買人心罷了,他李世民當真能受得了魏征”李建成不信,這天下除了自己,誰能受到了魏征的脾氣。
李世民還真言而有信,對魏征的直言不諱他一一采納,稱魏征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舉幾件李世民和魏征之間的小事,有次李世民得了一只鷂鷹,他十分喜歡,經常把玩。
其實皇帝養寵物沒什么,誰還沒個愛好,當時魏征覺的為君者不該玩物喪志。
有次李世民正在逗鷂鷹,他見魏征來了便把鷂鷹藏在懷中,怕魏征說他。
但魏征早就看在眼中,故意和李世民上奏侃侃而談,等魏征走后,李世民懷里的鷂鷹早就悶死了。
從此,李世民就不養寵物。
“魏大人,不愧是你。”王珪不由感嘆,的確是魏征能干出來的事,但秦王陛下竟能容忍到如此地步,果真是賢君。
這么說吧,魏征一生向李世民諫言高達兩百多次,因性子耿直,絲毫不給李世民面子,嚴重時都能把李世民氣哭。
即便如此,李世民仍然敬重魏征。
講真,要是換成一般人,誰能受的了魏征這樣的
“陛下,您脾氣是真好,兩百多次,俺聽他三次就想打他。”竇建德已經叫李世民陛下,此時的竇建德已經打定主意跟著李世民干。
他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秦王李世民值得,竇建德自認為自己沒君主之才,就算讓他得了天下,他也不會治理,但李世民不同。
能受得了自己這脾氣,的確是明君。
魏征有自知之明,他說話的確耿直了一些。
趙匡胤:廣開言路。
話說,李世民這種能聽進去意見,并能改之的帝王真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