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趙匡胤怎么選,他哪個都不想選
秦
嬴政聽到有如此頻繁的天災降于大唐,心疼李世民的同時,又再次感嘆唐朝小兒的能力。
如此天災的情況下,唐朝小兒還能讓四夷稱臣,不簡單。
于是同時,嬴政又在思考,若天降大災于秦朝,他該如何應對。
嬴政在竹簡上又刻了一個“災”字。
貞觀八年,大災,累計受災三洲。
貞觀二十二年,又發生大的水災。
咱們算算,這二十三年來,只有貞觀四年沒有發生水災,災難發生之頻繁令人發指。
樂瑤之前只知道唐朝多災多難,但查完資料后,樂瑤自己都震驚了。
一方降水一方必定大旱,除了水災之外,唐朝還飽受旱災摧殘。
像貞觀九年,就有二十多州大旱,貞觀十二年,也有二十多州大旱。
除了水災和旱災,最讓大唐困擾的還是蝗災。
隋文帝楊堅聽此,不由感嘆,沒想到后朝竟然比隋朝還多災多難。
隋朝的災難也不少,當然不如唐朝那么多,水災發生了十多次,旱災也有九次,瘟疫較少。
別的不說,隋文帝對自己整治災害的手段還是很自信的。
自己還設置了義倉,囤積的糧食足夠后世子孫吃一輩子
想到這,隋文帝楊堅忽然心口發悶,他留下的家底再多有何用,架不住有個敗家子
“陛下,您不可動怒。”一旁太醫道。
“朕知道。”楊堅讓自己盡量不去想那個敗家子,不過,神跡所述也不一定會發生,楊廣也不一定是敗家子,楊堅又在安慰自己。
貞觀二年628年,就出現了很大蝗災,吃掉了長安的大片莊稼。
蝗災難治,多少百姓因為蝗災,眼睜睜的看著莊稼被糟蹋,卻又無能為力。
且蝗災總會和水災和旱災交替發生,并稱古代三大災,看貞觀年的水災旱災有多少,就知道唐朝的蝗災有多少。
樂瑤放出一個小動畫,屏幕上一群蝗蟲跳了過去。
殿中大臣和四夷各部族的酋長和首領看到蝗災中,都不由的皺起眉頭來。
天災可不分朝代不分名族,四夷之地都遭受過天災,對于天災,他們唯一應對的方法就是爭搶別人的資源
趙匡美看著面前的蝗蟲,忍不住抬起鞋底子就要打,自然打不著。
“死蟲子,你們不要落在我手上。”趙匡美咬牙切齒。
“如何,你還能吃了它們不成”趙匡胤難得懟了趙匡美,心情一下好了很多。
咱們來看看,面對如此天災,唐太宗李世民到底該如何應對,成就了貞觀之治呢
在這先講一則小故事,貞觀二年,長安蝗災,李世民在宮闕中看到蝗蟲。
看著糟蹋百姓糧食的蝗蟲,李世民心痛不已,他道,你們這些害蟲,吃了百姓的莊稼不給百姓活路,百姓若是有錯,那就是朕的錯。
你們若是聽的懂,就沖著朕來,吃了朕的心,不要禍害百姓。
說罷,李世民就把捉到的蝗蟲吞了下去。
聽到李世民生吞蝗蟲這一段,趙匡美真心佩服,不由感嘆,“太宗果真一心為民,兄長咱們也去捉個蝗蟲吃吧”
趙匡胤
聽天可汗竟然為了天下百姓生吃蝗蟲,四夷各部族的酋長和首領心中佩服。
并要以李世民為榜樣,等著回去,他們也生吃一個蝗蟲
如此可見,唐太宗李世民當真是心里有百姓的好皇帝。
且還是個辦實事的好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后,首先就減免了百姓的賦稅。
大唐的賦稅到底有多輕,舉個例子,若收獲了四十斤糧食,只需要上交給朝堂一斤糧食。
這么說大家可能還是沒概念,那咱們就用別的朝代來對比一下。
咱就不和隋朝比了,畢竟隋煬帝后期都不拿百姓當人,最后哪里是收賦稅,基本和強差不多。
咱們還是用同樣經濟發達的大宋類比。
大宋的賦稅可是唐朝的七倍。
再次被做對比組的宋朝。
還有不配對比的隋朝
“沒有辦法,俺們大宋得付歲銀,需要錢,哎呀。”趙匡美長長嘆了一口氣。
同時,趙匡胤也吐了一口氣,不是嘆氣,是被趙匡美懟的有點心口發悶,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