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造反是不對的。
老四這個兔崽子,知道沒臉,把自己的名都改了,judy什么玩意
明太祖朱元璋給自家兒子封王,除了壓制功臣和私心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蒙古還未滅亡,隨時可能南下,邊境局勢動蕩,需要信的過的將臣去守。
誰能信的過自家親兒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守的是自家江山。
樂瑤放出一張地圖來,地圖上標注著鎮守藩王的位置和名字。
咱們來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戰略部署。
從東到西,駐守的藩王依次為,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這九王被稱為九大塞王。
九大藩王建立起了堅固的關內的屏障。
因燕王和寧王駐守要塞,因此他們手中的兵馬比其他幾位要多。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給了九大藩王兵權,但是對他們的制約也很多。
樂瑤講,李世民、秦始皇、趙匡胤三人在認真的記。
李淵不屑,他不信這是乞丐能想出來的,往自己臉上貼金
還有他兒子記什么,有啥可記的后朝有何能借鑒的浪費筆墨罷了。
第一,朱元璋限定了藩王的領地范圍,并規定沒有中央的命令,藩王不得隨意離開自己的領地。
第二,限定他們的兵權,藩王不可以招募新兵,護衛軍的數量也不能超出中央要求的數量,也就是最多不準超過6萬,雖可調動兵力但用兵之前必須上報兵部。
如此主動權仍舊在中央,就算有藩王心存不軌,區區幾萬人也鬧不出什么事來。
第三,經濟上控制,藩王只擁有兵權,封地里其他權利如稅收、民生、刑法等還由中央掌控。
最后,藩王的藩地也不是固定的,所以經營藩地也沒用,說不定就不是自己的藩地了。
這些條條框框把藩王的權力限制的很死,名義上是王,實際上就是待遇好的將領罷了。
聽神跡把九大藩王的權利制約說的如此直白,特別最后一句直戳眾藩王的心口窩。
“有誰不想當,和咱說說。”朱元璋看向眾皇子,但看不清殿外三人的反應。
“你三,滾回來。”朱元璋道。
朱棣三人又老老實實的進來了,看出這家朱元璋說了算。
這么看,藩王的權利好似也沒那么大。
相比漢景帝時期,那時候的吳王劉濞不但有自己的軍隊,還能自己鑄造錢,而朱棣他們
就只有個兵權罷了,還得聽中央指揮。
李淵:削藩有什么難度
李淵的心聲發到了神跡上,削藩不是分分鐘的事么
沒錯,明惠帝朱允炆也是這樣想的。
李淵怎么覺得自己被罵孫子了
明殿,明惠帝。
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一并站開,今日他們被朱允炆叫來商量大事。
自打上次聽神跡說漢景帝削藩之事,朱允炆心底削藩的火苗就越燒越旺。
他昨天一晚上沒睡好,分析了當下局面,得出的答案是他那些當藩王的叔叔要什么沒什么,優勢全在他這邊。
不過,問題來了,到底先從那個叔叔下手,朱允炆有點拿不定主意,于是他讓自己的心腹大臣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一同來商量。
有如此智囊團,朱允炆覺得自己就是第二個唐太宗,而方孝孺、齊泰、黃子澄則是房玄齡和杜如晦。
“優勢在咱們,先削哪個藩王。”朱允炆開門見山的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