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太宗五次北伐,永樂大帝的戎馬一生,不由的讓人想起一句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五次北伐,踏平了蒙古,明太宗朱棣成為了第一個病死在北征征途上的帝王,從馬背開始亦從馬背上結束。
恢宏的音樂響徹整個大明。
天幕上出現一行大字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棣仰頭看著天幕中這句話,這句話直擊朱棣心口。
為君者,開拓疆土,亦為江山守到最后一刻
這輩子,值了。
朱棣的這句話以彈幕的形式發到了天幕中,鐵血的紅字。
嬴政:好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好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趙匡胤好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趙匡美激動起來,他上次這么激動還是在神跡說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
雖然神跡還未開始說這位后世太宗judy的事跡,單憑這句話,就足以讓人敬佩。
趙匡美如此,大明的武將更是如此。
特別是那些經歷了南征北戰的將領們,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明初。
嬴政感嘆之后,不由的又看了公子扶蘇一眼。
他還記得大明出了叫門天子那個敗家子,本以為能出這樣昏君的朝代,先祖定也不如何,但神跡今日所說的這位太宗卻讓嬴政刮目相看。
顯然,這位造反的太宗教育也不行。
洪武年,朱元璋。
朱元璋沒想著他的四子朱棣竟做到如此地步。
反觀自己的好圣孫,平日對自己孝敬至極的好圣孫
朱元璋心中冒出一個想法,自己的嫡長孫怎么就死的那么巧
天下真的有那么巧的事情
隨著天幕中恢宏的音樂。
大明的地圖慢慢展開,北至大漠以北,南至安南。
只要一看見國土地圖,秦始皇嬴政的眼神就會一亮。
普天之下,該都是華夏之地
趙匡胤的眼神中帶著羨慕,總有一日,大宋的疆土也會如此
偏偏有人卻不以為然。
明惠帝朱允炆眼見面前浩大的地圖,滿心不屑,以武治國,有何可贊揚
明惠帝朱允炆:國已安穩,為何要打,勞民傷財,不予茍同。
明惠帝朱允炆:五次北伐,與隋煬帝有何不同
在朱允炆的儒家思想中,以文治天下才是根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大明已經把元朝打敗,何苦再發動戰爭,安安穩穩國泰民安不好么。
就算對面來襲,和平的議和不好么,為何打打殺殺。
明惠帝朱允炆的心聲也以彈幕的形式發到了天幕上,緊跟在明太宗朱棣的后面。
二人的兩種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文臣自是站在朱允炆一般,江山已定,該是發展文化的時候,以文治國天下太平。
眾文臣:支持以文治天下
趙匡胤:支持個屁。
趙匡胤一看文臣發言,火氣立馬上來,何以文治,有足夠的底氣才是文治的基礎。
這樣的氣概這樣的心境是朱允炆體會不到的,生于大明鼎盛時期,在他的眼里他的敵人不過是自己的叔叔而已。
放他去邊境待幾年便知,和平是用什么換來的。
講真要不是明太宗朱棣的上位,延續了鐵血大明,朱允炆怎么可能留下“美名”。
路人甲:要不說爛攤子收拾的太好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唐收拾了隋的爛攤子,現在隋煬帝都被吹成千古一帝。
路人甲:朱棣收拾了朱允炆的爛攤子,被江南貴紳忽悠傻的朱允炆還能被吹捧成漢文帝第二。
路人甲:這么看,要慘還是宋最慘,沒人收拾爛攤子,把華夏徹底作沒。
粉絲路人甲就是看不慣后世文人吹捧的這個“明君”,碰瓷真明君的業績,真不要臉。
要說懟人還是得粉絲路人甲,樂瑤暗搓搓的給粉絲路人甲點贊。
咱們先說說大明王朝如今的局勢,看看為何明太宗朱棣要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