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適第一個改變便是從之前極度不信任宦官到如此今天信任宦官。
其實這點還是很好理解的,畢竟涇原之難護送唐德宗的只有身邊的宦官,且宦官依附于皇權,對于唐德宗李適這種缺乏安全感的帝王來說,宦官是值得他信任的。
第二點改變,唐德宗李適變的對銀子無比執著,被大家熟知的賣炭翁就出現在唐德宗李適時期。
宋
“和明朝的崇禎真像呀。”趙匡美感嘆。
“但是唐德宗李適能搜刮出錢,不管百姓死活。”趙德芳嘆氣,以君王的角度他能理解為何唐德宗李適為何變的如此貪財,之前的削藩就是吃了沒銀子的虧。
但是要現在百姓的角度,遇到這樣的帝王,當真是到了霉。
咱們舉幾個例子,一起來看看唐德宗李適是如何變成一個吝嗇貪財的皇帝。
朕的錢
天幕中出現這二個明晃晃的大字。
第一,唐德宗李適發明了宮市,之前宮中的采買都交給相關的朝堂官員,但是唐德宗李適覺得他們會貪污銀子,因此把采買權交給了宦官。
而這些宦官們則發明了“白望”,所謂白望即他們看中了什么商品,就拿著皇帝的旨意直接拿走,不出一點銀子,說白了,也就是搶。
白居易的詩賣炭翁就講的是“白望”的事,老人辛辛苦苦的攢下千斤碳,卻被宦官們用半匹紅紗一丈綾強行搶走。
朕的錢
天幕上又出現這幾個大字。
而樂瑤也不住的嘆不一聲氣,雖然作為歷史區的u主,她能夠理解為何唐德宗李適會變的貪財,但是代入普通的老百姓
第二,不斷的加稅,之前唐德宗李適用的是楊炎的兩稅法,如今明面上還是兩稅法,但實際征收的遠比兩稅要多。
進城要交門戶稅,釀酒要交榷酒稅,賣茶要交茶稅,除此之外還有礦稅、漆稅等等。
第二,唐德宗李適登基之初堅決不讓各地藩鎮上貢,但如此他卻主動讓他們進攻,也就是“宣索”。
第四,唐德宗李適后期重用奸臣棄用良臣陸贄,大規模斂財。
唐德宗李適這么一通操作下,大唐的國庫的確是充盈了。
這樣的唐德宗李適大家覺得是明君還是昏君呢
眾帝王的面前出現兩個選項,一個是明君一個是昏君。
只有阿斗毫不猶豫的選了昏君,其他直播間的帝王沒有選擇。
明君和昏君并不是非黑即白,現在百姓的角度,唐德宗斂財是昏君,但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充盈了國庫卻是一件好事。
只能說唐德宗手段極端,他開始想當一名明君,卻看不清局勢又能力不足。
好了,唐德宗李適咱們就講到這,明天咱們接著講唐朝下一任皇帝,唐順宗李誦。
還是和之前一樣,樂瑤預告完
下期直播的皇帝后就立馬下了直播。
此時李適已經把自己的臉扇的說不出話了,看的出來打的是狠。
李豫站起來,走到李適的身邊,“既得神跡所示,一切便還來得及。”
出征在即,換太子是不可能的,李豫寄希望李適真的改過自新,畢竟看李適剛登基之前的表現也算的有志之君,只是能力不足罷了。
李豫又休整了一天,第二天便率兵御駕親征,李豫這次出征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態,君王如此,大大增加了唐軍的士氣。
并且李豫還消防唐太宗李世民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半點不像個君王。
但是李豫大事還是聽從仆固懷恩的意見,給予他極其大的信任,李豫知道仆固懷恩后期雖有異心,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君臣之間的不信任。
李豫給足了仆固懷恩安全感,仆固懷恩本來就是自負的人,李豫的信任給了仆固懷恩極大的滿足感,他要的就是帝王百分百的信任。
因此仆固懷恩在戰場上表現的十分英勇,唐軍勢如破竹,叛軍根本敵不住唐軍如此攻勢,比歷史上所述提前半年潰敗。
隨后李豫又率兵去攻打河北二鎮,首要目標就是田承嗣、李懷仙等人,作為日后的硬骨頭,現在是最好解決他們的時機。
李豫知道唐朝的國庫還能支持多久,因此必須速戰速決,最后殺了田承嗣后,李懷仙他們投靠了朝堂。
和歷史上不一樣,唐代宗李適收編了河北藩鎮的士兵,一部分收編到了朝堂禁軍,一部分到了其他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