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改革眼看都是有利于朝堂的改革,改革之初的確也革除了大唐長久以來的不良信息風氣。
這是唐順宗李誦的成就,自然也是革新派的成就。
唐
李承乾聽后朝唐順宗如此改革,不由的嘆氣,他不否認后世的這些帝王初衷是好的,但是變革的時候首先要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
哪怕是開國皇帝還要忌憚權衡各方勢力,也不能上來就開始翻天覆地的改革。
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步伐不能太大。
李承乾總結了一下唐順宗李誦面臨的局面,首先藩鎮割據仍舊在,唐德宗后期采取了放任之策。
其次中央軍的兵權落到了宦官手中,目前不知宦官是否聽從唐順宗命令。
最后,唐順宗啟用的大臣都是朝堂新秀,并沒有多少根基。
如今唐順宗一下得罪了藩鎮還有宦官,就看他能不能拉攏住朝堂眾臣。
“夠強硬,夠自信。”一旁的李泰吐槽,自打沒了當皇帝的心思,李泰整個人的狀態明顯變了,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反正不怕得罪人。
“但怎么不掂量掂量自己。”李泰覺得唐順宗此次變革不會太順利。
李泰:這次變革,得罪了多少人
李泰沒想到自己的心聲竟然出現在天幕上,有點小高興。
改革自然是要得罪人的,起碼唐順宗是得罪了藩鎮還有宦官,至于朝堂的眾臣,自然而然的分為了革新派和反對派。
因此以王叔文為首革新派的需要推進革新,但凡是不同意革新的,不論是不是忠臣都不差別的打擊,由此朝堂內部對此次革新的評價并不是很高。
“全部都得罪了。”李適嘆氣,他覺的自家兒子和自己一個性子,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做事根本不考慮后果,也不考慮自己的實力。
“可覺的自己做的沒錯”李豫問李誦。
李誦的性子不像李適那么沖動,他思考片刻,“是孫兒錯了,錯在急功近利。
李誦自己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急什么,仿佛時日無多的樣子。
李誦我是要死了嗎,這么急。
別看李誦沉穩,但是心里活動卻不少,這不他的心里話出現在彈幕上。
沒錯,在改革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唐順宗李誦忽然中風了癱瘓了
李適看向自家兒子,怎么會
李誦猛然抬頭,還真是
要知道這場改革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唐順宗李誦,“二王八司馬”這十人都是文官,手中可沒什么兵權,論實權不如宮里的宦官,唐順宗一倒,改革就得夭折。
于是幾人開始為未來謀劃,起碼要閹割宦官的權利,王叔文建議把禁軍的權利從官宦手中奪回,唐順宗隨即安排大將禁軍奈何手握兵權的宦官不交呀。
從這咱們可以看出,不論文官武將還是宦官外戚,手中只要有了實權就會硬氣,沒有誰會一直對皇權忠誠。
天幕中出現臥床不起的唐順宗。
唐順宗病成這般,自然要考慮立太子之事,然而王叔文卻不贊成立太子。
原因很簡單,一朝天子一朝臣,還了皇帝改革之政也就作廢了。
但是唐順宗卻沒聽從,而是立了李純為太子,且不久后唐順宗的身體越來越差,因此就讓太子監國。
再后來,唐順宗干脆把皇位讓給了太子李純,成為了太上皇。
而依附于唐順宗的革新黨隨著唐順宗倒臺,且之前又得罪了那么多人,連新任皇帝也得罪了,下場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李適和李豫父子二人不由自主的對視一眼,他們本來以為是兵變,沒想到是這般。
唐順宗的退位看起來是因為身體原因,但是對于他的死,如今卻有爭議。
李誦:有爭議難不成我是被宦官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