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賀他們的反應也和他家陛下漢武帝一樣,驚訝于張騫竟然還活著。
難不成是迷路了
張騫是在公元139年出使西域,目的是為了聯合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
但等張騫一行人來到河西走廊卻沒有找到大月氏,反而被匈奴的騎兵抓住,并被押送到匈奴王庭。
匈奴單于得知張騫此行目的是去尋找大月氏,軟硬兼施的想打消他出使西域的想法。
甚至還給張騫在匈奴娶妻生子,目的就是為了讓張騫在匈奴扎根。
但是張騫不為所動,他一直沒有忘記漢武帝劉徹交給他的任務。
漢武帝劉徹點點頭,對張騫的忠心給與了肯定,并且期待張騫的歸來,因為張騫的歸來能給漢朝許多有用的消息。
阿斗:匈奴為什么不殺了張騫
阿斗一直特別疑惑,既然知道張騫此行的目的,為何不斬草除根
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兩國交兵,不殺使臣,而張騫作為使臣且在沒有招惹的匈奴的情況下,若匈奴殺張騫無異于對漢朝的挑釁。
阿斗:他們還少挑釁我大漢了么
阿斗:他們什么時候懂禮義廉恥了
顯然阿斗不贊成神跡提出的這個理由,那些蠻夷若知廉恥講規矩便不會一直覬覦中原之地。
第一種說法,匈奴單于想要策反張騫,讓張騫為他們匈奴所用。
不知道大家發沒發現一件事,匈奴每次對漢朝邊境進行掠奪,除了掠奪財物外,他們還會掠奪人口。
因為對于草原這樣的游牧民族來說,人口就是第一生產力,人對于他們來說是財富。
而張騫則是大漢的優質人口,匈奴自然不舍殺,從張騫身上他們可以獲得漢朝的文化和技術,要是能說服張騫效忠匈奴,匈奴定會如虎添翼。
阿斗點點頭,原來是這般,神跡沒提之前,阿斗還真沒注意到匈奴搶人這個舉動。
張騫被軟禁在匈奴王庭,一待就是十年,終于在公元129年,張騫找到了機會
漢武帝劉徹眉頭上挑,雖然不知道神跡這個公元到底怎么來的,但是根據神跡所述如今他們大漢就處在公元129年。
也就是說此時的張騫已經找到機會倓出匈奴。
但是張騫在公元126年才正式回到了長安,這三年間奏發生了什么
公孫賀他們也在推算時間,難不成,迷路了
因為匈奴內亂,張騫得以機會逃出了匈奴王庭,他沒有忘記漢武帝劉徹交給他的任務,繼續去尋找大月氏。
但是時光荏苒,已經過去了十年,這十年里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大月氏再次西遷
天幕上又換了一副地圖,只是這次地圖上多了一個卡通小人,張騫,只見他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朝著目標前進,但是近在咫尺的大月氏卻換了地方。
張騫繼續西行,翻山越嶺的終于來到了大宛,大宛的王國聽說過漢朝,也想和漢朝進行貿易往來,但是礙于匈奴只能心里想想。
如今見到漢朝來的使者,大宛國王待張騫不錯,而張騫也許諾只要自己找到大月亮回到漢朝,那么漢朝定會和大宛通商。
于是在大宛國王的幫助下,張騫又順利的來到康居國,張騫的說辭還是和在大宛一樣。
看著天幕上拓展的版圖,漢武帝劉徹的眼神都在發亮,如此廣拓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