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簡單的說下大將衛青和李廣之間被后世謠傳的“恩怨”,版本如下。
本來李廣是衛青手下的前鋒部隊,但是衛青不想讓李廣搶占功勞而是想讓與他交好的公孫傲立功。
并且漢武帝劉徹在衛青出征前曾下秘令,他認為李廣又老氣運也不好,不讓衛青派他與匈奴單于應戰,于是大將衛青將李廣調離前鋒部隊,并讓他和趙食率兵轉而向東。
“荒謬”漢武帝劉徹道,這已經不知是漢武帝劉徹第幾次道荒謬。
自己在衛青出征前下秘令難不成自己能掐會算,知道衛青一定會對戰匈奴單于
公孫傲也覺得荒謬,他承認自己是和衛青私交不錯,但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其實咱們簡單分析就能找出以上謠傳的破綻。
咱們之前提過的,漢武帝劉徹原本的計劃是讓衛青攻打左賢王,只是戰前抓到了俘虜才臨時改變了戰略。
如此,漢武帝劉徹怎么可能提前知道衛青會包抄攻打匈奴單于還特意囑咐衛青不讓李廣出戰
若漢武帝劉徹真覺得李廣氣運不好,那他何必要派李廣出征,不是多此一舉么
樂瑤連續發問,漢武帝劉徹連連點頭,說的對,說的太對了。
至于謠傳說衛青出于私心,想讓公孫傲立下戰功,單從史書記載就能發現破綻。
按照史書記載,衛青讓中將軍公孫傲代替李廣,可當時根本就沒有什么中將軍,衛青手下只有左右前后四路將軍。
此時的公孫傲不過是衛青的手下的校尉,衛青權利再大也不敢在戰場上把沒什么功績的公孫傲提拔成將軍。
漢武帝劉徹皺起了眉頭,他第一反應是如此不靠譜的史書肯定出自于宋朝的資治通鑒。
漢武帝劉徹在心里嘀咕,他們漢朝的史記不是很公平公正么,為什么不好好的把這幾次大戰詳細記載記載。
不過漢武帝轉而一想就釋然了,如此軍事機密,怎是一個史臣能知道的,他最多記錄記錄結果而已。
趙匡美:那衛青為何派李廣東行
趙匡美還是不大理解。
“自然是為了打擊匈奴。”趙匡胤頗為無奈道,看來他這個三弟沒啥打仗的天賦。
“衛青此舉是給李廣立功的機會。”趙匡胤道。
趙匡美
咱們一起從戰勢的角度來分析分析為何衛青要派李廣東行。
在漠北之戰前期,霍去病大軍直面迎擊匈奴大軍,從他滅敵的人數分析,其中有不少匈奴單于的軍隊。
于是匈奴單于伊稚斜趕緊帶領余下的匈奴大軍西逃。
如此,匈奴單于伊稚斜正中了大將衛青的埋伏圈,所以漠北之戰衛青這邊并不是主戰場,他是配合包抄。
而不是史書上寫的,匈奴單于伊稚斜特意在這等著和衛青一戰。
天幕上又出現了地圖,
霍去病的全部心思立馬都放在地圖上,他認認真真記著。
既然衛青是迂回包抄,那定要堵住匈奴單于伊稚斜所以的退路。
衛青雖然是千古難遇的將才,但是他也不會算不是,霍去病正在前方和匈奴單于伊稚斜打的如火如荼,衛青拿不準單于伊稚斜會怎么逃。
于是衛青就把他帶領的大軍一分為二,兩路包抄,而李廣和趙食東去蘢城屬于直插匈奴王庭。
這是大將衛青安排第一條狙擊路線,自己在前面打,一旦單于伊稚斜再逃,李廣和趙食帶領的大軍極有可能活捉單于伊稚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