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走了兵武部的關系,某個部隊駐扎地,不久后就收到了包裹和信件,
“老馮,這有你的包裹。”
一個兩鬢染上白霜的中年男人打開看了看,還有附帶的一封信,留名為喬三梁之女喬冉。
馮團長看了信,又是高興又是生氣,“這孩子”
馮團長的愛人周英,一開始見狀有些不解,隨后才知道原來是老馮關照過的烈士遺孤,人家送了些東西過來說是回報恩情的。
周英聽明白后反倒笑了起來,“這不是挺好的么,人家孩子也是一份心意啊。”
看了看倒也不貴重,都是些臘肉干果蜜什么的,要是太貴重了他們還不敢收呢。
她更是了解老馮的品性,始終記得他手下帶過的每一個兵,尤其是那些犧牲的還有因為傷殘退伍的。老馮在部隊的工資不算低,大多都寄給了那些戰友和戰友的家屬。
對于這事,馮團長的愛人周英也很支持,兩人都是一路堅定走來的革命伴侶,孩子又長大成人了,長年駐扎邊疆建設兵團,兩人平時吃住出行都在部隊,也不怎么花錢。
把錢用來幫助那些死難的戰友和烈士家屬,也更有意義。
周英又道“我記得這孩子也大了吧。”
馮團長似是感嘆道“算一算應該也十七八歲了。當初小喬還在的時候,我還讓你給他介紹個對象,他硬是不肯,說怕有了后媽欺負閨女。那些年他一直在軍營里,有什么津貼工資都往家里寄,也是顧著女兒。”
說著又搖了搖頭,“我還以為他犧牲后,他家里人也會好好照顧他閨女。沒想到那年我正好出任務南方軍區,路過小喬老家想去給他掃墓,他閨女都快被虐待沒了。”
周英輕撫他的肩膀以示安慰,這些年他們沒少照顧烈士的家屬遺孤,見到被吃絕戶孤兒寡母的悲慘事同樣也不少。
而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力所能及的一些事罷了。
馮團長看著這包裹里的東西,又忍不住吹胡子瞪眼了,“那姑娘才多大,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里需要她還什么恩情的。”
“她爹是老子我帶出來的兵,為國家戰死在了邊境上,我當上級的本來就負有責任,照顧也是應該的。”
馮團長的愛人到底更心細一些,說道“既然你有心照顧,不如讓人安排一下,我看她也到了年紀,你也說了她親爹那邊的親戚都不是好相與的,與其在鄉下被隨便安排嫁人,倒不如弄到部隊來,以后我幫她找個好對象,穩穩當當的。”
本來烈士子女本來就有優待,基本上文化身體素質過關,加上履歷清白,就能當兵入伍。
就算老馮的關系推薦一下也只是行個方便罷了。
馮團長也覺得妻子說的有道理,點了點頭,他愛人周英又問道“那這些東西”
“也是這孩子的一點心意,她也不是只給我一個人的,還有團里其他人呢,把東西都分給他們吧。”
令馮團長沒想到,就是這些禮物后面給他帶來了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