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安宮,
景和帝在給母后請過安后,也問起了皇妹長寧的近況,“公主這些天都在做什么身子可好些了”
宮人畢恭畢敬回稟道“太醫說公主身子已經大好了,而且殿下這段時日都在書房看書,寫寫畫畫,不喜人打擾。”
而坐在上首的鄧太后,則是滿意地看著名單上的幾個名字,微微頷首,臉上帶了些許笑意道“長寧喜好詩書,而這幾人出身清貴,又是年少有才名的,想必她會更喜歡。”
景和帝不可置否,反正到時候讓皇妹長寧自己挑選就是了。
無論是她與母后都沒有想過讓長寧的婚事作為什么政治籌碼,只要長寧挑個自己喜歡合心意的駙馬就夠了。
而鄧太后放下仔細相看過的各家青年才俊名單后,又思量起了另一樁事,
為此她屏退了左右宮人,看向景和帝道“長寧的事倒也不急,先定下人選就好了。只不過長寧年歲畢竟小于你,只怕前朝又會上奏請立后宮妃嬪的事了。”
早在當初姬長陵繼位之時,鄧太后就以讓天子守孝七載至誠為由,想要推遲到其弱冠之年再納妃嬪入宮。
而其中緣由為何,兩人都心知肚明,當初以女充子的行為,有太多的不得已,鄧太后心中是否后悔不知道,但只知今時今日是回不了頭的。只能死死瞞住這個消息,除極少數人之外,再無人能知。
至于為什么要推遲納妃的時間,原因也就簡單了。
鄧太后牢牢把控整個后宮,將打造如鐵通般,也令皇兒女子身份不叫人發現。至于傳承后代子嗣,無論是鄧太后還是景和帝都沒打算讓人混淆皇室血脈,而是打算著私下安排幾個男寵面首,到時候去父留子就可以了。
只是那些朝臣又哪里肯放過后宮空虛這等大好機會,自從景和帝去歲親政開始,就盯著后宮的位子不放,巴不得送自家女兒進宮為后為妃。
鄧太后淡淡道“這些折子也壓得了一時,也壓不了太久,你的后宮里終究是要進人的。”
而進什么人,鄧太后都已經想好了,那就是自己的娘家侄女。
太后眉眼一掩,淡淡道“皇后國母之位太過重要,不可輕易予人,冊立鄧氏女為貴妃最為適宜。”
姬長陵微微蹙眉,“這樣一來,只怕耽誤了表妹。”
自己以難言之隱登帝王之尊,可以為君卻不能為夫,鄧家表妹進宮后又談何幸福呢。許是自幼便被當做男兒對待,又是儲君太子的培養,姬長陵并無兒女情思,甚至與對子嗣也不太在意。
雖然姬長陵執掌皇權數年,自認不是什么良善之人,但也不想過多牽連無辜。
她甚至考慮過,即便此生無所出也無妨,待皇妹長寧許婚嫁人后,也照樣可以繼位皇嗣。
但鄧太后卻是不希望叫人懷疑的,這偌大的后宮總是需要有一二擋箭牌的。而且讓侄女進宮,鄧太后也不覺得有什么,鄧家作為外戚早已是一條船上的了,皇帝和太后若是出了事,難道鄧氏還能置身事外么
而且日后由鄧氏女充當皇長子的養母,對她來說亦是一世榮華,有什么不夠的呢。
而姬長陵聽了這些話后,凝視著雕花的華麗幾案靜默良久,道“還是再等等吧。”
鄧太后也不是真的急了,只是先提出這個后手,隨時可以用上,就算與前朝斡旋也可再拖上一兩年的時間。
而眼下她更上心的還是小女兒長寧的事。
而這段時間以后,蕭函也習慣了來自景和帝和鄧太后的疼愛,哪怕再忙,也會隔三差五派人來探望問候還有送各種好東西。
讓蕭函意外的是,百忙之中的姬長陵沒有忘了說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