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妹笑著點頭,“不錯,這一家的人緣,也很好。”
沒答錯,女兵們頓時松了一口氣。
然而這口氣還沒松完,李阿妹話鋒卻又一轉,“所以村里人有什么大小事情,都來找他們幫忙,借個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蔬菜小蔥更是常事。”
聽到這里,一部分女兵已經皺起了眉頭。
她們大都是當過家的,知道這些東西聽起來瑣碎,但是一分一厘都是錢。況且,就是因為東西瑣碎,人家說是“借”,難不成你好意思叫人還嗎
這時,這些女兵都有些回過味來了。好人緣與好人緣,也是不一樣的。前一家因為兇狠彪悍,沒人敢占便宜,凡事都有來有往。而后一家,卻只有自己吃虧的份。
還有另一部分不開竅的,仍在茫然,“這有什么問題嗎,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大伙兒不都是這樣,互相幫襯。”
不等李阿妹開口,已經有女兵搶白道,“若不是互相幫襯呢”
“不錯,說得好聽是借東西,可有幾個人會還”
“這就是老實人吃虧,只有他們幫襯別人。雖說在村里人緣也好,但吃的虧只有自己知道。”
剩下的人在這詳細的解說之下,也慢慢地反應了過來。
雖然說吃虧就是占便宜,作為外來戶,為了能夠在村子里站穩腳跟,略微忍讓一些也應當,可是、可是若沒有人比較也就罷了,有前一家比著,這心里怎么就那么不是滋味呢
況且她們都是經過事的,所以更清楚,李阿妹說的,已經是最好的一種情況,那就是村子里的人都厚道,沒有那等故意欺負人的惡霸。要是村子里風氣不好,這家人又如何呢
原來有時候反抗,其實并不會讓自己的處境變差,反而會讓人不敢招惹。恰恰相反,一味的容讓低頭,只會讓人得寸進尺。
道理似乎是很明白的,但女兵們還是因此而不安起來,因為這跟她們自來受到的“與人為善”“大事化小”的道德教育不一樣。
李阿妹趁機說,“聽到這里,一定有人懷疑,這怎么跟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其實啊,并沒有什么不同。這與人來往,要有一條線在。”
“那家獵戶,就是一開始把底線擺了出來,大家也就知曉怎么跟他們相處了,彼此不容易產生矛盾。那莊戶一味的做好人,人家以為他沒有底線,自然事事都找他。別人一看,他能占便宜,我能不能呢長此以往,反而把村里的風氣帶壞了。不僅不是為善,反而是為惡了。”
老實本分的女兵們,本能會將自己代入莊戶的角度,驟然聽到這樣的指責,不由目瞪口呆。
怎么做好人難道還會是錯的嗎
可是仔細想想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又似乎都能照應到這個道理。
而且也有俗話說了,“人善被人欺”,在村里,確實兇狠一些,叫人懼怕,反而省了許多麻煩,只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罷了。
李阿妹卻不能等她們想明白了,在拋磚引玉之后,她便繼續說,“如今咱們的情況,其實也是差不多的。雖然有了方縣,但是咱們都是女人,難保別人不會看咱們好欺負,就過來踩一腳。”
這一句話,說到了許多人的心坎上。
又有一句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就是因為寡婦沒有依靠,容易受欺負。她們這個由女人當家的勢力,和寡婦也差不多了,難免有人想占些便宜的,或是想要這副家業。
“我懂了”一個女兵大聲說,“咱們現在就是要跟他們拼命,叫人知道,咱們就是死了也要拉一個墊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