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霜怎么也不可能想到,這兩個稱號的出現,其實是因為一篇文章。
君琢之前寫的那篇紅巾軍統考記,在謄抄了無數份之后,裝在信封里,又經過長途跋涉,終于被陸續送到了諸多收信人的手中。
其中有當世名士,有博學大儒,有世家子弟,有年輕才子。
他們看完了,覺得這文章頗有可取之處,便又分享給自己的朋友、世交、子侄于是在明月霜毫不知情的時候,“紅巾軍”這三個字,已經傳遍了整個大黎最有話語權的那一撥人。
如果是之前,就算是收到了這封信,看過這篇文章,人們也只會將注意力放在君琢的文章上,稱贊他十年磨一劍,終于寫出了這種能夠名垂丹青的錦繡佳作,徹底擊破“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傳言。
偏偏這信是在西州的戰報傳到各地之后才送達的。
這時,所有人都已經知道西州忽然冒出了一支“紅巾軍”,從喬珩和顧承駿的手里搶走幾座城池,實力十分強悍。
盡管西州的變故距離他們很遠,但是因為紅巾軍的首領是個女人,麾下也多用女兵,很快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好奇。偏偏就因為西州太遠,沒有太多確切的消息能傳回來。
就在這個時候,君琢的信送來了。
除了隨信附送的文章之外,他還像寫游記一樣,記錄了自己在紅巾軍的見聞和生活。
雖然只是普通的書信,但正因如此,才更顯得生動活潑、內容詳實,與那篇多用駢句,氣勢浩蕩、汪洋恣肆的紅巾軍統考記比起來,又是另一種清新古樸的風格。
靠著這一文一信,無數人認識并了解了紅巾軍,知道這是一支主要由流民組成的隊伍,知道她們的口號是“自由,平等,和平”,知道明月霜三日連下三城的傳奇,也知道了那場別開生面的考試。
至于“用兵如神”和“識人之明”,都是君琢在信里用過的詞。
所以系統的判定標準其實很簡單,就是以知名度來判斷。而這個知名的范圍,并不限于西州,而是著眼于整個中原大地。知道的人越多,名聲越響亮,便越容易根據所有人對她的印象生成稱號。
這才是明月霜之前做了那么多事,卻始終沒有觸發稱號的根本原因。
因為她做的事情,始終沒有流傳到紅巾軍的勢力范圍之外。
之前為了方縣縣令的位置,明月霜倒是向朝廷進獻過一次高產種子。不過那時已經入了冬,朝廷就算重視,也要等開春之后再試種。結果一開春,就發生了宦官想要換個皇帝,宋之琳援引秦秉忠入京的大事,其他的微末小事,自然就沒人在意了。
就算一切順利,試種,培育種子,推廣種植估計也要兩三年后,才能見到成效。
所以對于明月霜來說,現階段是否知道游戲的判定機制,影響都不大。畢竟她目前還是要低調一些,不會主動去給自己做宣傳至少在解決掉西川之前不會。
她現在要關注的,是另外一件事。
從去年過年之前就進入西州,一直駐扎在白城附近的鳳、華二州聯軍,終于動了
在洛京之變的消息傳到西州之后,這支軍隊便蠢蠢欲動,一直想聯合紅巾軍和東川搞點事,好牽制住西川,讓喬珩無暇分心他顧。奈何不僅紅巾軍的回信滿紙搪塞之詞,就連東川也沒有跟他們聯手的意思。
顧承駿可還記著自己當初求援不成的仇呢
況且眼看隨著紅巾軍崛起,西川統一西州的野心即將覆滅,顧承駿只求能安穩幾天,當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招惹喬珩。
盡管如此,這支軍隊也還是一直賴在西川的地盤上,始終沒有打道回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