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霜曾經想過,大黎好歹是個綿延了兩百多年的王朝,就算如今朝廷勢弱,那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總不至于連幾個月都堅持不住。待自己收拾完了西川,騰出手來再去考慮洛京那邊的事不遲。
然而一語成讖,洛京終究沒能等到她一統西州的那天。
在西川之戰如火如荼的時候,洛京的局勢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姬長恩持續數月不斷的公頻喊話,終于迎來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響應者涼州節度使趙元睿。
他親自率領兩萬鐵騎,從北方南下,威脅云州在洛京北面布置的防線。
這個消息一傳來,整個洛京都隨之震動。
養兵是一件很費錢費力的事,而騎兵的花費又是步兵的數倍。但即使有錢,也未必能養得起騎兵,因為沒有足夠的馬戰馬不同于挽馬,對馬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在沒有草地可以養馬的關內地區,騎兵是很少見的。
大多數藩鎮受限于物力,手里頂多有個幾千騎兵,用以機動作戰,更多還是依靠步兵作戰。
縱觀整個大黎,能養得起這樣大規模騎兵的,也只有一個涼州了。這是因為涼州地處西北,境內有無數適合放牧養馬的草場,而且那里胡漢雜居,很多士兵都是草原異族出身,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天生就適合被培養成騎兵。
所以別看涼州地方偏遠,但是在大黎諸鎮之中,卻是實力最強的一個。之所以存在感不高,大家都不常提到或想到,是因為在涼州更北的地方,還盤踞著好幾支草原胡族,勢力都不小。
涼州絕大多數的兵力和精力都放在了抵御外敵之上,這才維持住了關內的歌舞升平,所以在大黎最近這些年的風云突變之中,涼州幾乎沒有什么戲份。
雁孤云起義也好,小皇帝登基也罷,甚至于各地藩鎮的蠢蠢欲動,秦秉忠率領大軍入洛京的風光一切似乎都與涼州沒什么關系。
直到他這一次帶兵南下,才叫眾人想起來,北邊還有這么一尊大佛。
震驚過后,隨之而來的便是激動。
本來楚州軍來了洛京,整個京城上到宮中天子,下到市井小民,心里多少都生出一點盼望,希望他能夠撥亂反正,趕走秦秉忠,恢復從前的秩序。
可惜楚州軍跟云州軍對峙到現在,都沒有要打起來的意思,難免叫人失望,也覺得姬長恩與他在檄文之中表現出來的強硬完全不同。
僵持了這么久,就在大家越發焦慮,也越發失望時,涼州軍的出現,便如同一場及時雨,叫人們心底即將枯死的念想,又重新迸發出了希望的幼苗。
以涼州鐵騎的威勢,必定不會像楚州軍那樣遷延不動吧
而且楚州軍之所以不動,無非是沒有把握,如今來了幫手,自然形勢又比從前不同。
在所有人翹首以盼,等著楚州軍與涼州軍合作,將洛京從秦秉忠手中奪回來時,竇娥卻在安排手底下的女兵們化整為零,進入洛京城,去保護君琢一行。
在皇帝的刻意放縱和明紅日等人的努力下,這幾個月里,她們基本上已經將集賢書院給搬空了。現在,那些書就存在君家的藏書樓里,等著運回西州,可不能有半點閃失。
對于這個安排,公孫大娘能理解,卻還是有些驚訝,“涼州軍南下,局勢似乎一片大好,竇娥姑娘卻似乎并不看好”
竇娥輕輕嘆息道,“他們若是真的想做點什么,哪里會等到今日”
公孫大娘若有所思。
秋月白坐在一旁,聞言冷笑一聲,“公孫姑娘只需多想想利益兩個字,便明白了。收復洛京,替小皇帝解決掉秦秉忠這個心腹大患,對藩鎮有什么好處”
公孫大娘本來就對這些利益之爭并不陌生,只是一時沒有想明白,聽她這樣一說,立刻恍然。
是了,大黎朝廷如今已是搖搖欲墜,擊敗了云州軍、解決了秦秉忠,然后呢即便是大黎忠臣的姬長恩,也不會愿意扶持壯大朝廷,重新恢復中央對地方的種種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