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明顯的異樣,褒姒自然不會察覺不到,便開口詢問。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還是明月霜頂著所有人期盼的視線,說出了原因。
褒姒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烽火戲諸侯了。
傳說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叫人點燃烽火,諸侯領兵趕到,卻發現沒有敵人,于是紛紛對幽王失望。以至于后來申侯聯軍伐周時,周幽王在驪山的烽火臺點起烽火狼煙,諸侯卻無一人來救,于是身死。
褒姒聽完,怔忪良久,才輕嘆道,“不意史書顛倒黑白至此。”
明月霜連忙安慰她,“史書皆是由后來者、勝利者書寫,實在不必太過在意。再說,也許很久以后,又會有人為你翻案呢”
至少在明月霜的那個時代,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故事更偏于“小說家言”的杜撰。
周幽王會不會昏庸到點燃烽火取悅褒姒且不提,就算真的有,現實里跑地圖又不像戲臺那樣,繞兩圈就完事了,諸侯看到烽火,準備糧草輜重,集結士兵,再率軍前來,中間需要經過多久而且諸侯封地遠近不同,也不可能同一天領兵趕到烽火臺下。
也就是說,周幽王搞了一個曠日持久并且很難親眼目睹結果的大工程來博美人一笑。
褒姒會不會笑不知道,但明月霜是聽笑了。
整個故事都充滿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擺拍”感,遠不如吳王夫差為博西施一笑,斥巨資修建館娃宮的故事來得真實。
用烽火狼煙來傳訊示警,是漢朝用以防備匈奴的手段。司馬遷的史記成書與漢時,很多故事本來就是“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真假難以考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疑點史記說褒姒是周幽王第二任王后,周幽王因為寵愛她,才廢黜申后。但褒姒的兒子名叫伯服,伯是伯仲叔季的伯,在古代的名字里,這個字是用來表示排行的,伯是老大,也就是說,伯服是長子。
而從褒姒這個名字看,姒是國姓,褒是國名,她應該是褒國國君之女,申后卻只是申侯之女。
如果她比申后更早嫁給周幽王,并生下長子,又怎么可能是申后先做王后如果褒姒的兒子比申后的兒子更年長,而幽王又如此寵愛她,怎么會先立宜臼為太子,再反悔改立伯服
總之,整個故事充滿了bug,確實只適合當成民間傳說來看。
眾人聽了明月霜一番條理分明的分析,盡皆嘆服。就連褒姒也道,“主公明鑒萬里。既有如此知己,史家之言,亦不過云煙耳。”
這天山冰雪一樣的美人看著明月霜,露出了一個淡淡的笑。霎時間春風解凍、冰河消融,讓明月霜的心都不由得跟著顫了一下。
她其實有些心虛。這不是她的見解,而是后世無數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辛苦得到的成果,又經過互聯網上諸多網友的激烈辯論,才最終形成了這樣的說法。
但是褒姒笑了耶
而且她也是網友之一,也很贊同這個說法的,所以褒姒說她是知己,也沒有說錯嘛
明月霜按著怦怦跳的小心臟,轉開視線,半晌才找回自己的語言,“那個奇物可以升級技能,你可以想一下自己想要的升級方向。”頓了頓,才小聲補充,“如果你沒有想法的話,我也可以一點建議。”
“那就請主公代勞吧。”褒姒沒怎么猶豫就道。
拋開紅顏禍水、美人誤國之類的濾鏡,身為一國王后,褒姒當然不是只有美貌,該決斷的時候,她便不會拖泥帶水,躊躇不定,“這技能非我所愿,也非我所用,主公決定便是。”
得知“烽火戲諸侯”的來歷,褒姒自然不會再對它有什么好臉色。
“好的”明月霜不知怎么小心翼翼起來,連聲音都低了幾個度,“我是這樣想的這個技能描述里有兩個重點,一是濃煙,而是點燃。濃煙用以定位、傳訊、示警,點燃如果你愿意的話,或許可以往控制調整燃燒溫度的方向發展。”
她說完,又簡單地交代了一下目前金屬冶煉工作所遇到的瓶頸,以及這個技能在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