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其實并沒有指望援軍,是打算靠自己硬抗涼州軍的。之所以派出使者,只是得知徐州和淮州先后求援,自家當然不能被落下。再說,紅巾軍和涼州軍明顯正在博弈,就算她們能在涼州軍后面扯一下后腿,也是好的。
懷著這種心態,齊州的使者姿態還是端得比較高的。
畢竟明月霜并沒有稱帝,紅巾軍雖然有了自己的貨幣和歷法,而且所占的地盤也越來越大,有如日中天之勢,但是從義理上來說,依舊是大黎遺留下來的勢力,跟齊州是平級的。
但這一路走來,對涼州軍、紅巾軍的了解越多,這位使者就越是心驚。
這兩支軍隊的戰斗力,遠遠超出了齊州眾人的想象甚至就在他離開齊州之前,最新的消息,涼州軍已經攻下兩城。
要不是因為他這個使者帶著齊州節度使的親筆書信,第一時間讓駐守在齊州邊境的紅巾軍入境,局勢說不定會更壞。但即使如此,齊州使者對于這一戰的結果,依舊不太樂觀。
現在一入城,又見到了淮州的使團。
聽說他們是要去洛京交流學習,如果有機會,甚至還想去西州走一趟,意識到淮州已經開始向紅巾軍靠攏,并且擺出了臣服的姿態,齊州使者心中的憂慮更甚。
所謂的三州聯盟之存在于計劃之中,已經被徹底打亂,如今徐州和淮州都各尋生路,齊州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
而且這種事,就跟從龍之功一樣,往往是第一個站出來表態的,得到的好處更多,后面再跟著附議的人,不功不過而已。
可惜不管他再怎么召集,也不可能一下子飛回齊州去,讓齊州上下端正態度,只能繼續惴惴不安地收集著各種可能用得上的信息,以便將來能在齊州需要做決定的時候,作為參考。
盡管出兵的時候,趙元睿想的是速戰速決,但一旦戰爭開始,后面的發展就不完全由他來控制了。
這一戰最終打了遠比預想的更長的時間,甚至拖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其實也可以不拖那么長時間,畢竟在僵持之勢形成時,就注定涼州在這邊占不到什么好處了。但就這樣退出,意味著將徐、淮、齊三州剩下的土地都拱手讓給明月霜,趙元睿當然不愿意。
所以哪怕知道需要付出的代價會很大,他還是非常艱難地扛著紅巾軍的壓力,又奪取了兩座齊州的城池,并且牢牢地將紅巾軍的主力牽扯在這一帶。
若不是涼州這邊的糧餉快跟不上了,主動撤兵,說不定雙方還能繼續僵持下去。
但即使如此,雙方也保持著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將戰場維持在紅巾軍和涼州的土地之外,不輕易正面開戰。
所以這一戰的結果,沒有那么好,但也沒有那么糟。
和頭鐵的涼州軍比起來,江州這邊就慫多了。
在紅巾軍南下之后,他們雖然不愿意吐出占去的城池,卻也不打算跟紅巾軍正面作戰,始終縮在城里不肯出來。
但紅巾軍對他們的態度,可沒有對涼州這么謹慎。直接出兵猛攻,被占據的兩座城池搶了回來。
當然,愿意這樣出力,除了紅巾軍有意試探一下江州的實力之外,更多的卻是因為淮州對紅巾軍的態度足夠親近,甚至在白千里率領的使團在紅巾軍的勢力范圍內周游一圈回來之后,顧庭玉就在書信之中暗示過,淮州愿意在戰事結束之后,正式并入紅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