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言,都覺得有些別扭。
她們覺得,既然是立國,那當然是明年為元年的好,現在按照紅歷來,明年就是九年,讓人很不習慣。而且,若無年號,又要用什么來區別每一個帝王呢
“活著的時候不用區別,死了自然有謚號。”明月霜不以為然地道。
謚號這個東西,是后來者給前人做的評價,明月霜并不打算取消。
現在的謚號還是非常樸實的,一般都是一個字、兩個字,還沒有像后世那樣泛濫到八個字,十個字,十六個字長得就連想出這個謚號的人都不可能記得。
現在始作俑者還沒有出現,明月霜覺得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她不知道的是,如果沒有她的穿越,沒有“明月霜”,沒有紅巾軍,那么在這個世界本來的歷史上,那個在自己當了皇帝之后,拼命給祖先謚號疊字的家伙,其實就是趙元睿。
大概是因為涼州趙氏是異族出身,又世代都在涼州那個偏僻荒涼的地方駐守,不怎么被中原和江南的讀書人以及世家大族看得起,所以趙元睿一統中原之后,也開始搞各種形式主義來粉飾自己的出身了。
什么追認歷史上的趙姓名人做祖先,不停給父祖追加謚號,讓謚號變得臃腫繁復、佶屈累贅都是他開創的先河。
可謂是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什么叫“越是沒有,就越是要標榜自己有”。
好在現在的明月霜什么都不知道,而現在的趙元睿,也沒機會再去干這種蠢事了。
雖然眾人不大贊同,但鑒于明月霜提了要求,她們轉念想想,也覺得相較于要不停適應一個又一個的年號,顯然是按照紅歷來紀年更清爽。再說,嘴里說著不習慣,其實紅歷她們都已經用了幾年了,有什么不習慣
既然不設年號,剩下的國號就是重中之重了。
有人覺得可以從“紅巾軍”這三個字里引申出一個字,也有人覺得可以直接用明月霜的“明”字,還有人想取一些寓意比較好的字因為意見不一,很快又僵持住了,只能向明月霜求助。
明月霜摸著下巴說,“也不一定只能用一個字吧”
“這”眾人下意識地想反對,但話還沒有出口,她們自己就先意識到了,反對的理由無非一條沒有先例,但是在紅巾軍,沒有先例的事太多了,也不止這一件。
既然如此,為什么一定只能用一個字
“主公似乎已經胸有成竹”上官婉兒問道。
“要是你們不反對的話,我確實有個建議。”明月霜說著,站起身,拿了炭筆,將自己心里想的那個名字寫在了一旁的黑板上。
華夏人民共和國。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明月霜點著前面兩個字,“故國號為華夏。至于后面這幾個字,是對我們的整體和制度的解釋。”
“人者,天地之脊梁也。民者,眾也,是紅巾軍千千萬萬的百姓。”
“西周時,周厲王失政,國中推舉共和執政。因此,共和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確切記載的紀年。而我們紅巾軍的一切,也是來自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既然要建國,也該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國中事務上來。”
明月霜解釋完,看向眾人。
“那豈不是亂了套”有人遲疑地問。
但凡是稍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人數太多,反而很難統一意見,若是沒有領袖,任由他們各自為政,那就國將不國了。
明月霜笑道,“這參與自然也是有方法,有限制的。人們雖然不能自己參政,但卻可以推舉自己認為合適的人參與政務。至于具體的推選手段,還需再詳細商議。”
“聽起來倒是不錯。”竇娥說,“人人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不論最終是否被采用,至少人們能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