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亙長嘆一聲,閉上眼睛,沉默不語。軍國無小事,絕不可以感情用事,更不可因公廢私,這是王亙在朝廷上多年來秉持的原則。
如果換了是王家其他的子孫,哪怕是自己的兒子王離,王亙也絕對不會考慮一下。但是王沖……
往事的一幕幕掠過腦海,“節度使事件”、“太真妃事件”,王沖已經一次次的證明了自己,包括最近西南的戰事,也是王沖最先開始發現的。
一次次的事情最終都證明,王沖是對的!
他似乎有一種先知先覺,總能從千絲萬縷中察覺出最正確的那條。
“沖兒,告訴我,絕不會為今天的決定而后悔!”
王亙突然道。
“大伯絕不會后悔的。”
王沖大喜。
聽大伯的話分明是答應。
王亙突然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沖兒,這次的事情我可以答應你。這是我第一次因私廢公,改變立場,但也將是最后一場,你明白嗎?”
王亙睜開眼道。
“侄兒明白。”
王沖沉聲道。如果不是因為知道大伯的性格,節度使事件的時候,王沖也不會繞過大伯,僅僅只是勸說了宋王了。
“說吧,接下來還需要我做什么?”
王亙道,神情反而輕松了許多。
“嗯!”
王沖點了點頭:
“大伯,從這里回去之后,請你告訴宋王,這件事情無論如何一定要他親自出面。另外,我這里有一封手書的信箋,請大伯交給楊釗。要想改變朝堂上的決議,必須要大伯、宋王,加上太真妃三方才行!”
“另外,請大伯轉告宋王,我們絕不是要幫助蒙舍詔。閣羅鳳野心昭昭,必須給予懲罰,但絕不是在現在。請他一定拖延時間,只有準備充分之后才可以行動。所以從現在開始,請大伯和宋王從兵部調動軍隊前往西南。”
“僅憑西南的十八萬軍隊想要對付閣羅鳳還遠遠不夠,只有達到三十萬以上的軍力,對有可能對付得了閣羅鳳!”
“不可能的!軍隊調動絕非小事,涉及到十萬以上的軍力調動,哪怕是宋王也不可能乾綱獨斷,必須要經過其他大臣的首允才可以。”
王亙搖頭道。
宋王是兵部的實權人物,但是也還沒有大到一手遮天的地步,至少齊王那邊就同樣在兵部擁有極高的權力。
而且,大唐對外戰爭從來都是以少對多。大唐一向走的是精兵路線,各種裝備極其精良,士兵武裝到牙齒,在裝備方面幾乎是碾壓其他勢力。
如果真調動三十多萬的兵力,完全可以碾壓蒙舍詔了。那直接就是一場滅國戰爭了。
而且,大唐的兵力就這么多,如果調動三十萬的兵力,那么其他方面的防守就會變得薄弱,到時候說不定惹出更大的麻煩。
“那就用后備軍,各地的府軍!這是最好的兵力來源,而且可以繞過兵部,最大程度的減少阻力!”
王沖目光銳利,毫不猶豫道。做為當年的大唐兵圣,最后一位中土神洲的統帥,王沖對于兵道上的事情遠比自己的大伯了解的透徹的多:
“戰場是最好的熔爐,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鍛煉出一個合格需要幾年才能成就的正規軍。這些各地的府軍就是最好的兵力來源!”
一個完善的軍隊系統有正規軍就必定有預備役,后備軍隊。蒙舍詔、烏斯藏、高句麗、東西突厥汗國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