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邊,白色布袍的老人神色微怔,終于轉過頭來。
“把那封信拿給我吧。”
……
而就在九公收到高仙芝來信的同時,另一側,相距并不遙遠的太和殿中,這封來自遙遠怛羅斯的信,就像一顆重磅*一樣,在大唐的朝廷中掀起了萬丈波瀾。
“絕對不行!大唐在怛羅斯勝了,為什么還要征兵?”
“怛羅斯又不是大唐的領土,既然勝了,就應該撤回安西,高仙芝和少年侯還留在怛羅斯,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大唐岌岌可危,什么叫做三方聯盟?大食人真有他們說的那么厲害,又怎么可能被他們擊敗?危言聳聽,我看他們就是要擁兵自重!”
“陛下,臣要彈劾高仙芝和磧西代都護王沖,這兩人邀功自賞,自恃立下功勞,想要謊報軍情,想要反過來要挾朝廷。”
……
大殿上“群情激憤”,王沖和高仙芝的奏折引進入朝堂,立即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窮兵瀆武!這是窮兵瀆武!區區一個化外之地,朝廷已經撥了一千萬兩黃金,又死了那么多人,他們還想怎么樣?”
一名名文臣反對聲特別激烈。
“我大唐屹立兩百年不倒,什么大風大浪沒有見過。難道真的會倒在一個西方不知道什么地方的蕞爾小國手中嗎?”
……
一名文臣突然出列,慷慨激昂,對于王沖的決定極力反對。
“荒唐!王沖是天子門生,軍國大事,這種事情他會說謊嗎?”
“什么叫窮兵瀆武,從安西到隴西,難得非得生靈涂地才肯罷休嗎?西南舊事諸位難道都忘了嗎?當初如果不是少年侯,情況不堪設想!”
“陛下,臣要彈劾禮部侍郎張幕生,書生誤國!家國大事,社稷民生,豈容書生耽誤!”
……
文臣的反對,同樣引爆了朝廷上的武將憤怒,一名名武將激烈陳辭。文官自古號稱刀筆吏,在朝堂之上,碰上文武之爭,意見相左,大部分時候,武將都會主動讓步,并不會和文臣力爭。但是這一次不同,所有的武將幾乎都站了出發,和反對的文臣爭鋒相對。
西北怛羅斯之戰,越是了解的多,就越是知道這次的敵人有多么的強大。連高仙芝這樣的人都差點死在那里,更不用說是其他人。雙方兵力相懸殊,王沖能夠以數萬兵馬,對抗數倍于自己的強大對手,這場結果來得極其不易。
在這種時候,王沖和高仙芝聯手匯報朝廷,請求支援,那必定是情況危急到了極點。
關系到數萬兵馬,兩位帝國大將,乃至整個帝國的社稷生民,這種時候,又豈是退讓的時候。歷朝歷代,文武之爭從未斷絕,但大體上都保持著克制,但是這一次,借助王沖和高仙芝的一封奏折,大唐積蓄極久的文臣,徹底的爆發了出來。
而朱漆色的蟠龍柱下,齊王看到這一幕,陣陣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