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治國,武將戍邊,這是大家各自的職司。如果按照你們的說法,那你們這些武將來治國啊!大唐建國至今,年年戰爭,國力空虛,勞民傷財,如今不正是趁著大好的局面裁撤廂軍,改善民生時候!”
第三名陌生的文官從班列中走了出來。
接著是第五名、第六名……越來越多的文官也加入到了對武將的討伐之中。特別是那名相要挾的武將,更是被駁得體無完膚。
雖然在戰場上,文臣手無縛雞之力,根本不是武將的對手,但是朝堂并非沙場,武力在這里毫無用處。所有武將不論修為高低,在這里根本占不到絲毫便宜。
“陛下!臣有本奏!臣要彈劾鄭將軍,危言聳聽,妖言惑眾,有損國體!臣還要參他一個瀆職之罪!”
另一側,齊王打了個眼色,手下的文臣們也跟著推波助瀾,加入到了對武將的討伐中。
在朝堂里,如果說宋王是堅定的主戰派,那齊王就是堅定地反戰派。在這一點上,他和這些文臣是一脈相承,不謀而合的。
大殿上,王沖站在班列的末尾,看著文臣對武將發起的一步步攻擊,瞳孔慢慢收縮,眼神變得越來越冰冷。
呼羅珊的大軍已經撤退了,各處的都護軍也已經裁撤,儒家的監軍甚至已經滲透到了軍伍的各個層級,軍方已經一退再退,王沖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居然得理不饒人,還想拿廂軍開刀。
邊陲各府的都護軍裁撤了,一旦發生戰事,還可以從各地的廂軍中抽取精銳,補充進來,迅速恢復到以前的全勝狀態,但是如果連廂軍都裁撤了,那就是徹底的決斷了大唐的根本。
朝堂上文武之間的爭論越來越激烈,就在所有武將被文臣群起而攻之,口誅筆伐的時候,突然一個聲音洪亮在大殿上響起。
“陛下!臣反對!”
聽到這個聲音,偌大的大殿上方突然一片死寂,所有的爭論聲瞬間消失,一名名武將看著王沖的方向,神色激動,大受鼓舞。
“異域王!”
現在在整個軍方,王沖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雖然崛起的時間很短,但是論影響力,就算兩個邊荒的大都護、大將軍都無法與之相比。
單單王沖一個人的分量就超過了大殿上所有的武將。更不用說王沖出生顯赫,爺爺王九齡乃是整個大唐萬民敬仰的賢相,這不是任何一個武將可以比擬的。
“王大人,你這是什么意思?”
就在這個時候,之前提議裁撤廂軍的陌生文臣突然扭過頭來,望向王沖,其他人的目光也紛紛落在王沖身上。整個大殿針落可聞,氣氛劍拔弩張,變得微妙起來。
“陛下,臣以為,裁撤廂軍的提議毫無必要,可以直接廢除!”
王沖連理都沒有理說話的那名文臣,而是抬頭望向了大殿上方的圣皇。
“王沖!你放肆!各方的都護府年年征戰,已經給百姓造成了極大的負擔,難道你們還想這樣堅持下去嗎?”
又一名文臣走了出來,被王沖的態度徹底的激怒了。
“所以,你的意思,將士們在邊陲舍生忘死,保家衛國,就是在奢靡享受,魚肉百姓是嗎?”